文/十一弟
昨天,北京拍出了新的總價地王。
北京朝陽區把三塊地打包在一起,捆綁一次性掛牌出讓。
中海地產幾乎是以底價摘牌,總地價超過了153億。
這是北京在今年創新出來的一種土地出讓方式——
盡管這三塊地都位于朝陽區,但分散在不同的區域板塊,有酒仙橋、小紅門、十八里店。
北京的土地市場,開始有點像菜市場買肉了——
你不能只挑瘦的,老板還得讓你搭點肥的,甚至連著骨頭一起稱。
為了那口醋,也得包頓餃子。
更別說現在端上桌的,都是壓箱底的好貨了。
今年六月份,同樣是北京朝陽區,把酒仙橋、孫河鄉、中關村朝陽園北區的三塊地捆綁打包,以112億的代價賣給了央企中建智地。
摸著石頭過了河,依樣畫葫蘆,趁著年底,又賣了153億土地。
十一弟算了下,這次出讓的總價地王,平均樓面價不到4萬/平米。
打包捆綁的三塊地,未來的新房價格,均設定了銷售限價——
酒仙橋地塊為12.5萬/平米,小紅門地塊為8萬/平米,十八里店地塊為7.9/平米。
也就是說,跟地價相比,未來這三塊地的新房價格,少則翻一倍,多則翻兩倍。
看來,只要地價托住了,房價也就穩住了,興許還能漲一漲。
這次打包出讓的三塊地,除了央企巨無霸,其他開發商很難有實力吃下去。
中海是北京樓市的扛把子,今年到上個月,它的銷售規模已經達到了378億。
盡管比去年同期少賣了115億,下滑了將近四分之一,但仍然穩坐北京樓市銷冠。
排在中海后面的,是華潤置地。
到上個月,華潤在北京的銷售額為217億,跟中海相差了161億。
中海在北京的市場地位,是斷層式的領先。
這次出讓的總價地王,拍賣過程中有一個插曲——
在網上報價環節,有兩家開發商報名出價,其中一家是中海,另一家是華潤。
等到現場拍賣會上,華潤并沒有與中海真刀真槍地拼刺刀,而是高掛免戰牌,選擇了退出。
為了報名,光是保證金,華潤就交了30多億。
在北京總價地王的爭奪上,華潤屬于捧場助興的氣氛組——
秀了一下肌肉、刷了一波存在感。
根據地塊競價規則,每一輪出價的最小加價幅度,是1600萬。
中海是以接近底價摘牌——
在網上報價環節,華潤突然插進一腳,結果,讓中海多花了3200萬。
北京總價地王的溢價率,最后卡在了0.2%。
拍下地王之后,中海今年在北京的拿地金額,達到了231億。
中海到上個月在北京賣了378億,相當于六成以上的銷售額,又都砸進去買地了。
目前,百強房企拿地榜單上,中海今年的拿地支出,大概407億。
這次拍下的總價地王,占到了將近四成。
今年在北京,中海算是重倉押注了。
土地市場的一片火熱,容易讓人產生錯覺——
從前熟悉的一切,似乎又都開始回來了。
相比在北京的躍躍欲試,在上海,華潤置地已經得手了。
前天,上海在今年的第七輪土地拍賣。
華潤一口氣摘牌了三塊地,總地價超過了146億。
其中,華潤與廣州國企越秀、央企葛洲壩聯手,拍下了位于浦東新區的一塊地。
這塊地起拍價56億,吸引了幾家國央企報名爭搶——
上海浦發集團、金茂、保利、中海、廈門象嶼、華潤、越秀、葛洲壩。
廝殺了將近兩百輪之后,這塊地的總價,被抬高到了設置的最高限價。
最終,華潤與越秀、葛洲壩聯合體,以將近79億的代價,拍下了浦東新區地塊。
溢價率超過了40%,樓面地價達到了7.4萬/平米,讓人瞠目結舌。
在這塊地旁邊,有一個在售新房項目——新楊思·上園。
這是上海浦東區屬國企——上海浦發集團開發的住宅項目。
兩年前,上海浦發集團拍下了新楊思·上園地塊,成交樓面價大約5萬/平米。
現在,新楊思·上園的銷售單價,賣到了10萬/平米左右。
過去兩年里,很多城市的土地賣不動了,房價也跌麻了。
還得是上海,夠硬氣——
時隔兩年后,這里又賣地了,開發商不僅搶破頭,地價還從5萬/平米漲到了7.4萬/平米。
不知不覺,又漲了一波。
最近,上海在今年的第七輪土地拍賣,賣了10塊地,收金307億。
華潤一口氣拍下的三塊地,總地價逾146億,貢獻了差不多一半的土地款。
在北京,中海以一己之力,托舉了土地市場的一片天。
在上海,華潤至少也撐起了半邊天。
年終歲末,端上了一桌子好菜,連壓箱底的菜譜,都擺出來了。
全等著財大氣粗、出手闊綽的央企,上桌開席了。
大家一起熱熱鬧鬧,過個好年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