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夏,中國工農紅軍正在穿越川西北松潘草地。這片草地上到處是吃人的泥沼,戰士們的生死只在一線間。而更令人絕望的是,泥沼難以跨越,饑餓也如影隨形。
生死一線間
松潘草地的泥沼下藏著死神的鐮刀。泥沼有多可怕呢?陷進去了就再難逃出生天,自救不得,他人施救也無用。偵察連戰士王有福的日記記載:“昨日陷進泥潭的通信員小周,最后舉過頭頂的是一本黨證。”可等著收割紅軍戰士生命的不僅僅是泥沼,還有饑餓。
糧食越來越少了。進入草地前還能有三兩炒面下肚,后來青稞的發放都要按粒數。炊事員們為了讓戰士們能有東西果腹,開始嘗試周圍的野菜,可是能吃的少,帶毒的卻多。
軍醫李貞記錄:“浮腫病患皮膚按下去半天不回彈,尿液呈深褐色,這是嚴重蛋白質缺乏的體征。”戰士們體力越來越差,因低血糖而栽進沼澤的戰士數不勝數。
戰士們的生命真正被草地吞噬,泥沼與饑餓成了死神無往不利的鐮刀。紅三軍教導營戰士陳伯鈞在日記中寫道:“全營減員達三分之一,沿途倒斃者以班為單位計算。”
根據《紅軍長征史》記載,僅紅三軍在草地行軍中便減員1400余人,其中半數直接死于饑餓并發癥。《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戰史》也記錄了相關數據,過草地期間紅軍總死亡人數超過一萬,其中約40%因饑餓導致器官衰竭而死。
楊土司的抉擇
1935年9月初,紅一方面軍進入甘南,正往楊積慶土司所轄的迭部而來。楊土司收到了兩條消息,一條是紅軍要進入的消息,另一條是來自蔣介石的緊急電令——與軍閥魯大昌部一起在岷縣、迭部一帶堵截、阻擊紅軍。然而楊積慶卻做出了令人意想不到選擇,不光不阻擊紅軍,還要幫助紅軍。
楊土司是卓尼世襲的第十九代土司,可他的思想卻相當先進。楊土司對新鮮事物十分感興趣,接觸到新技術后,他立馬將之奉為圭臬。楊土司將“電”引入卓尼,架設了電話并組建了500瓦的發電站。
與此同時,楊土司還為卓尼創辦了一所新式小學“卓尼高等小學”。這些事跡可以看出楊土司并非欺壓百姓的惡人,反而是一心為地方發展努力的好的領導者。
那么為什么他會愿意幫助共產黨呢?這與他的交友圈有關,許多共產黨人都是他的好友。而在這些人的口中,楊土司知道了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明白了紅軍北上是為了抗日。因此,為了民族大義,楊土司愿意給出援助。
他調開部隊為紅軍讓路,還開倉放糧接濟紅軍。饑腸轆轆的紅軍走出草地時意外獲得的20萬斤糧食就是他派心腹送的。在他的幫助下,紅軍得以繼續戰斗。1936年8月,紅二、四方面軍沿著中央紅軍開辟的道路長征到達甘南,楊土司這回公開站出來歡迎紅軍,并為紅軍提供了許多幫助。
這位世襲卓尼第十九代土司,曾在少年時代親歷清軍鎮壓西北回亂的暴行,對“漢人軍隊”本懷戒心。然而,當紅軍先遣隊嚴守紀律,甚至用銀元購買寺院墻根的野菜時,這位熟讀《格薩爾王傳》的土司做出了抉擇——幫助紅軍。
可這些幫助也給楊土司帶來了殺身之禍。1937年8月25日,魯大昌制造“博峪事變”,以“私通紅軍、借糧讓道”為名罪名血洗卓尼,楊土司被殺,楊氏親族47人殉難。
參考文獻:
[1]蹇勇德,李欣瑤,彭雯,徐錦濤,孟捷,蔡文正. 楊積慶:紅色土司 革命烈士[N]. 甘肅日報,2021-04-23(004). DOI:10.28286/n.cnki.ngsrb.2021.002090.
[2]何廣華 ,何依凌.為長征紅軍讓道放糧的卓尼土司楊積慶[J].文史春秋,2023(07):9-1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