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學的璀璨星空中,有這樣一群獨特的創(chuàng)作者,他們雖身有殘疾,卻以筆為翼,在心靈的蒼穹奮力翱翔。中國殘聯(lián)“兩微一端”新媒體“芬芳夜讀”專欄,與大家一起通往他們非凡的精神世界,一同感受那被文字賦予的力量,一同領悟生命的多義與無限可能。
愿這些作品能如明燈,照亮每一位讀者內心深處的角落,也讓更多人見證殘疾人作家們在文學天地里所綻放的絢爛華彩,激勵我們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無論風雨,都堅定地追逐夢想,書寫屬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不到夏至天不熱》
作者:曾海波
夏至是一年之中白晝最長的一天,又被稱為“陽至”。“夏至一陰生,季節(jié)換節(jié)令,白天長又長,小睡天又明。”夏至后天氣就會炎熱起來,二十天左右“入伏”。唐人李昂“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兩句詩,道出了詩人又愛又怕的夏至到來時的心情。
夏至時節(jié)晴雨不定,剛才還是藍天白云,晴空萬里,忽然間就陰云密布,風狂雨驟。這時的降水對農(nóng)業(yè)影響極大,有“夏至雨點值千金”的說法。夏至雨,來得急,去得也快。“夏至悶熱汛來早。”“夏至無雨三伏熱。”“夏至不熱,五谷不結。”夏至喝綠豆湯是家鄉(xiāng)的傳統(tǒng),有“夏天一碗綠豆湯,解毒去暑賽仙方”“三伏不離綠豆湯,頭頂火盆身無恙”“喝了綠豆湯,一夜一線長。夜長平暑氣,三伏人不慌”的老話。這些簡潔明快的歌謠,蘊含著人們的經(jīng)驗和心智。
“芒種栽秧茸管日,夏至栽秧時管時。”該種的都種上了,每一棵秧苗鉚足了勁,綠油油的惹人愛憐。勞累了十幾天的鄉(xiāng)親,終于有了閑暇,換幾碗新麥,“一塊餅,一碗茶,吃到肚里飽嘎嘎”。俗話說“冬至餃子夏至面”,“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之說,面條的形狀又長又瘦,又有“長壽”之意,也應了由“白晝最長”引出的“日久天長”“綿遠流長”等美好愿景。
新麥碾出來的面,搟成面條,根根脈絡清楚,手揚起來如同一道白色的瀑布,煮熟撈出,齊刷刷列隊,柔韌爽口,還帶有撲鼻的麥香,抓一把碧綠的黃瓜、白生生的豆芽、黃燦燦的胡蘿卜絲,還有深綠的豆角和異香濃郁的香菜,幾勺紅得燦爛喜人的西紅柿鹵,再剝幾個蒜瓣,把它拍碎,呼嚕呼嚕,把夏至的時光吞進了肚里。
“蒲扇輕搖溫漸升,晝長夜短此分明。早鋤松土禾苗育,晚作培根雜草清。”夏至最好的時光是清晨,輕松的勞作, “沙、沙”聲如同音樂伴奏。果園里的樹枝葉闊大肥美的可人,一絲絲的甜在空氣中流轉著,西瓜攤老板 “咔嚓” 切開青皮瓜,紅瓤上的黑籽像標點符號,甜絲絲的水汽飄出來;賣櫻桃的塑料筐里,小紅果沾著水珠,令人饞涎欲滴。
夏至的味道是戀愛的味道,濃烈而充滿激情,洋洋灑灑,充滿了青春蓬勃的氣息。花開半夏,綻放著絢爛的光彩。“半”字雖有部分、不完全之意,如同夏日過半,卻給人以成長的空間和期待,未來有無限發(fā)展的可能。
“夏至三庚數(shù)頭伏”,夏至過后的第三個庚日是7月20日。炎熱的夏天就要到來,但還不到最熱的時候。夏至是熱烈的,飛揚跋扈的,激情洋溢的,人說燦爛如夏,明亮如夏,執(zhí)著如夏,那一聲高似一聲的蟬鳴,演奏著屬于夏至的樂章,它們每一聲嘶鳴,澎湃著生命的熱情,充滿無限地遐想……
作者:曾海波
湖北云夢人,肢體殘疾,湖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在《精神文明報》《中國老年報》《中國應急管理報》《湖北日報》《現(xiàn)代快報》等報刊雜志發(fā)表散文、隨筆、詩歌1200多篇。2016年出版?zhèn)€人散文集《激活春天的按鈕》。
朗誦:郭夢漪
四川綿陽人,視力障礙,熱愛朗誦,綿陽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有網(wǎng)文作品連載于文學網(wǎng)站,散文發(fā)表于《文藝報》等報刊。
編輯:張雪飛
審核:張競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