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曰: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期待每一個共鳴的你,關注、評論,為學、交友!
天寶十四年(755年)二月,安祿山派副將何千年入朝上奏,請求用32名蕃將代替漢將。韋見素和楊國忠向玄宗進諫,想阻止這件事,玄宗很不高興,竟下詔答應了安祿山的要求。
一日,韋見素對玄宗說:“我有計策,可以阻止安祿山的陰謀。如果任命他為平章事,召他入朝,任命賈循為范陽節度使、呂知誨為平盧節度使、楊光翙為河東節度使,那么安祿山的勢力就會自然分散了。”
玄宗同意采取這種做法。制書已經擬好,但玄宗卻壓下不發,并派中使以給安祿山送珍果為名,暗中觀察安祿山的變化。結果中使得到安祿山的賄賂,上奏說:“安祿山對皇帝竭盡忠誠,沒有二心。”
玄宗高興地對楊國忠說:“我說安祿山不會背叛我嗎!我這樣推心置腹地待他,他怎會對我有二心呢?東北的奚、契丹二虜,還得靠他彈壓。我擔保他,你們今后不要再議論這件事了。”
1、安祿山的起兵
安祿山回到范陽,態度發生很大變化。朝廷每次派使者去,他都稱病不出來迎接。楊國忠為找到安祿山謀反的證據,派京兆尹包圍了他在京城的住宅,逮捕了他的門客李超等人,送到御史監獄審訊,并暗中殺死他們。
安祿山的兒子安慶宗秘密向其父報告了這一消息,安祿山更加懼怕,因此加快了叛亂的步伐。六月,玄宗為安慶宗完婚,詔安祿山前來觀禮,安祿山以有病為辭不來。七月,安祿山上表說要獻3000匹馬,每匹馬用二名馬夫,另派22個番將護送。河南尹達奚珣懷疑事情有變,便請玄宗下令:“進獻車馬應等到冬季,朝廷自派馬夫,不用麻煩你軍。”
這時玄宗才稍有醒悟,開始懷疑安祿山。于是玄宗派中使馮神威帶著他的親筆詔書去見安祿山,并轉告他:“我給你修建一個溫泉池,十月時我在華清宮等你。”馮神威向安祿山宣讀圣旨時,他坐在床上不動,只微微欠欠身子,也不起身跪拜,說:“皇上安穩。”又說:“馬不獻也行,十月一定到京城去。”說完馬上讓左右帶馮神威到賓館,沒有再會見他。過了幾天,安祿山讓他回京,也不寫奏章。馮神威回到朝廷,向玄宗哭著說:“我差點兒見不到陛下了。”
是年八月,安祿山感到朝廷似乎已發現其反叛陰謀,因此決定盡快行動。他整天與心腹嚴莊、高尚、阿史那承慶密謀,多次犒勞士兵,喂飽戰馬,磨利兵器。正巧有奏事官從京城回來,安祿山就偽造詔書,說朝廷密令他率兵入朝,討伐楊國忠。
眾將聞聽后,驚得目瞪口呆。十一月初九,安祿山發動他的部下及同羅、奚、契丹、室韋共15萬兵眾,號稱20萬大軍,在范陽公開叛變。翌日晨,安祿山在薊城南門外,檢閱軍隊,進行誓師,并宣告:“有反對意見和煽動士兵者,誅滅三族。”
隨后,安祿山率軍向南開進。安祿山步兵騎兵,裝備精良,戰車駛過,煙塵千里,戰鼓咚咚,減聲震天。當時全國已太平多年,幾代人都未打過仗,突然聽到范陽起兵,百姓驚慌失措。河北道又是安祿山監察地區,不敢有所抗拒,故各地望風而靡,叛軍勢如破竹,十日間即攻至博陵(今河北蠡縣)。這時安祿山派安忠志率精兵屯守土門(今河北井陘縣西),以防太原方面之唐軍,自己率主力繼續南下。
安祿山范陽起兵作亂的消息直到六天后才傳到長安,唐玄宗急忙召集諸宰相開會商議對策。楊國忠洋洋自得,怪聲怪氣地說:“我早就說過安祿山必反,今果如所言。不過,反叛者只有安祿山而已,將士們都不愿意,不過10天,一定有人把安祿山的人頭傳送到長安來。”
唐玄宗以為楊國忠說得對,而其他大臣都面面相覷,相顧失色。玄宗也知內地無兵,空虛堪慮,乃派特進(唐官職名)畢思深到東京(洛陽),讓金吾將軍程千里到河東道,招募數萬人,簡單組織起來,抵抗叛軍。
十六日,適逢安西節度使封常清入朝、玄宗問他討賊方略,封常清吹噓說:
“現在天下太平已久,因此人們看到叛軍的氣勢就害怕。然而事有逆順,勢有奇變。臣請走馬東京,開府庫,募驍勇、挑選精兵,驅趕渡河,不久就會把逆賊的頭獻給朝廷。”
唐玄宗龍顏大悅,任命封常清為范陽節度使兼平盧節度使,即時起程,赴東京募兵。封常清到東京后,10天之內招兵6萬人,乃斷河陽橋,做好抗敵準備。
十一月二十一日,玄宗自華清宮返長安、對抵抗叛軍重新作了部署:
一是任命朔方右兵馬使、九原太守郭子儀為朔方節度使,率部東進勤王;二是任命右羽林大將軍王承業為太原尹,鎮守太原,防止叛軍經太原西入京師;三是置河南道,轄陳留(今河南開封)、睢陽、靈昌、淮陽、汝陰、譙、濟陰、淄川、瑯琊、彭城、臨淮、東海等13郡,以衛尉卿張介然為節度使,守陳留,以屏被江淮;四是以程干里為上黨(治所位于今山西長治)長史,防守上黨地區,以固山西;五是以榮王李琬為元帥,以右金吾大將軍高仙芝為副元帥,統諸軍東征。命他們以內府錢幣在京師募兵,10天內得1萬人,號天武軍,但這些人大都是不堪戰斗的市井子弟。
至此,唐朝廷防御安祿山叛軍的部署,在倉猝之間,草草完成。
2、洛陽失守
十二月初一日,東征副元帥高仙芝率飛騎、騎、新募兵及邊兵之在京者,共計5萬人,從長安出發。玄宗派宦官、監軍將軍邊令誠監其軍,屯于陜州(今河南陜縣)。
是時,安祿山叛軍在靈昌北,欲渡黃河南下。天氣十分寒冷,叛軍用長繩系破船和草木,橫河南北,一夜之間,凍成一座浮橋,遂渡過黃河,襲取了靈昌郡,隨之浩浩蕩蕩殺奔陳留而來。河南節度使張介然到陳留才數日,安祿山已兵臨城下。初六日,陳留不守,太守郭納舉城投降。這時安祿山聽說其子安慶宗被殺,大哭道:“我有什么罪過而殺了我的兒子!”為泄私憤,便殺死陳留投降的將士近萬人,又在軍門前將張介然殺掉。任命其將領李庭望為節度使,駐守陳留。自率大軍西向滎陽(今河南滎陽縣)。
玄宗聞知陳留失陷,叛軍西向進攻滎陽,矛頭直指東京洛陽,知道不親征無以激勵將士,為求戰勝逆賊,乃于十二月初七日下詔親征。同時征朔方、河西、隴右各道節度使在20天之內,率兵畢集長安。初八日,滎陽陷落。滎陽既下,安祿山立即命令其部將田承嗣、安忠志、張忠孝等為前鋒,向虎牢關進攻。當時唐河南節度使封常清所募之兵,未經過訓練,便匆忙開赴虎牢前線,戰陣剛剛列成,就為叛軍鐵騎所沖而潰散逃走。
封常清收拾余眾,拒敵于洛陽城東之葵園,再次失敗。復收兵拒于洛陽上東門內,復敗。是月十二日,東京陷于叛軍之手。安祿山縱兵鼓噪,蜂擁入城,大肆殺掠。封常清在洛陽城內與叛軍展開巷戰,漸漸不支,便退守宣仁門,又敗。于是從苑西墻壞處西走。河南伊達奚珣降于賊,東京留守李憕、御史中丞盧奕、采訪判官蔣清皆不屈而死。
安祿山攻陷東都的同一天,其大同軍使高秀巖在北方也展開攻勢,進擊朔方之振武軍(今內蒙和林格爾)。朔方節度使郭子儀率軍將其擊敗,乘勝攻克叛軍占據的靜邊軍(今山西右玉縣)。安祿山之大同兵馬使薛忠義反攻靜邊軍,郭子儀派左兵馬使李光弼、右兵馬使高浚、左武鋒使仆固懷恩、右武鋒使渾釋之率軍迎擊,大破賊軍,坑其騎7000,遂進圍云中(今山西大同)。
隨后郭子儀又派別將公孫瓊巖率2000騎兵攻克馬邑(今山西朔縣),始開東陘關(今山西雁門關東口),取得與太原王承業的聯系。原來在高秀巖據大同軍時,太原方面的唐軍即關閉東西陘關(西陘關在今山西雁門關之西口)以拒之。所以郭子儀此一攻勢非常重要,不僅打通朔方軍與太原軍的聯系,使安祿山下太原、趨永濟,以夾攻關中的計劃成為泡影,而且為其后郭子儀東出井陘,入常山,將安祿山叛軍攔腰截斷,給以嚴重打擊,創造了良好的開端。
再說封常清率敗兵逃至陜城,陜郡太守竇廷芝早已逃之夭夭。于是對副元帥高仙芝說:“常清連日血戰,賊鋒不可當,且潼關無兵,若賊豕突入關,則長安危矣。陜不可守,不如引兵先據潼關以拒之。”
仙芝按他的計策行事,引兵西走,賊兵追至,仙芝軍狼狽奔逃,無復隊伍,士馬相踐,死者甚眾,至潼關,剛修防御工事,叛軍又至,唐軍據險抵抗,敵不得入,遂退走。于是安祿山派其將崔乾祐屯兵于陜,相機進攻西京。
3、高仙芝之死
高仙芝東征時,監軍邊令誠多次干涉軍事行動,而高不聽他的,故心懷不滿。及高仙芝退守潼關,邊令誠入朝奏事,借機談高仙芝、封常清作戰失敗的情況。
并打小報告說:“常清以賊多動搖軍心,而仙芝拋棄了陜城幾百里土地,且偷盜、克扣朝廷的軍糧和賞賜。”
玄宗大怒,當即派邊令誠持敕到軍中斬高仙芝及封常清。當初,封常清既敗,曾三次派人送表章陳說叛賊形勢,玄宗不予接見。封常清欲自己前去,走到渭南時,正好趕上皇帝的敕書下來,免掉他的官職,讓他回到高仙芝軍中,白衣自效。封常清又上書說:“臣死之后,望陛下不輕此賊,勿忘臣言。”
這是因為朝中大臣都說安祿山狂悖,不久就會有人把他人頭送來,所以常清才這樣告誡玄宗。邊令誠至潼關,先把封常清叫來,宣布皇帝的敕書,封常清將遺表交給他,然后就死。高仙芝從外面回來,發現封常清的遺體躺在蘆葦席上,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只見邊令誠率100名長刀手走上前來,大聲說:“大夫也有詔命。”
高仙芝跪伏在地,邊令誠宣讀敕令,高仙芝說:“我遇敵而退,死則宜矣。今上戴天,下履地,謂我盜減糧賜則誣也。”
當時在場的士卒都大喊冤枉,聲音震天動地。隨后高仙芝被殺,朝廷以將軍李承光攝領其眾。時隴右名將哥舒翰臥病在家,玄宗欲借其威名,且過去與安祿山不和,便在下敕斬仙芝的同時,任命他為兵馬副元帥。
哥舒翰以病固辭,玄宗不許。是月十七日,哥舒翰率漢兵8萬及河西隴右諸蕃部落共10余萬出發,至潼關并高仙芝舊部,號稱“二十一萬八千人”,屯守潼關。同時玄宗還敕令天下,四面進兵,會攻洛陽。
3、郭子儀、李光弼的逆轉
同月下旬,河北方向發生了對安祿山叛軍極為不利的變化。常山太守顏杲卿、平原太守顏真卿、濟南太守李隨、饒陽太守盧全城,皆起兵討伐安祿山,河北十七郡全都響應,其仍依附叛軍的,僅范陽、盧龍、密云、漁陽、汲(今河南汲縣)、鄴(今河南安陽)六郡而已。
其時,安祿山想自己率兵攻打潼關,至新安(今河南新安縣),聞聽河北各郡起兵,后方受到嚴重威脅,只得回師洛陽、重新調整作戰部署。
天寶十五年(756年)正月初一日,安祿山在洛陽稱帝,國號大燕,改年號為圣武。以達奚珣為侍中,張通儒為中書令,高尚、嚴莊為中書侍郎。
爾后,急調留守范陽的大將史思明、蔡希德率軍進攻常山郡,顏杲卿日夜抵抗,糧盡箭絕,結果城被攻陷。叛賊縱兵殺死1萬余人,顏杲卿被俘并押解洛陽。于是鄴、廣平、巨鹿、趙、上谷、博陵、文安、魏、信都等郡重入叛軍之手。
史思明為徹底掃清河北戰場,調頭東向,圍攻饒陽(今河北深縣東北)。至二月初旬,凡29日未能攻下。這時,唐朝廷為挽救常山陷沒后河北戰場之頹勢,及謀再斷安祿山之后路,乃于二月初二日任命河東節度使李光弼兼魏郡太守、河北道采訪使,讓他率兵出井陘關,以收復常山。
史思明遂撤饒陽之圍,西向在常山及其附近地區與李光弼展開激戰。相戰凡40余日,光弼最后因寡不敵眾,困守常山,并求救于郭子儀。約于三月末,郭子儀急引兵出井陘,四月初九日馳至常山。
是日子儀、光弼展開反攻,史思明大敗,收兵退保博陵(今河北定縣),李光弼乘勝進圍之。五月,安祿山調兵遣將,從洛陽、范陽兩個方向增援史思明,雙方遂在恒陽(今河北曲陽縣)進行會戰。郭子儀、李光弼大破叛軍,斬殺4萬多人,俘虜1000多人。
史思明在慌亂中落馬,赤腳而逃,直到當天晚上,才拄著棍子回到軍營,然后逃往博陵。李光弼尾隨而至,將博陵團團圍住。至此官軍聲威大震,河北十幾個郡皆殺死叛軍守將,而來投降官軍。這樣,從洛陽到范陽的交通又被切斷,叛軍往來都是輕騎偷偷地經過,而且多被官軍捉獲,叛軍軍心動搖。
安祿山大為驚恐,招來高尚、嚴莊,責罵他們說:“你們幾年來教我反叛,認為萬無一失。今官兵守潼關,我們幾個月沒有攻下來,北面的道路已被切斷,官兵從四面會合而來,我所占有的只是汴、鄭等幾個州罷了,萬全之機在哪里?你們從今以后不要再來見我。”
高尚、嚴莊懼怕,幾天不敢見安祿山的面。
田乾真從潼關下來,勸安祿山說:
“自古以來,帝王建大業,都有成功和失敗的經歷,哪能一蹴而就呢!現在四方官軍營壘固然很多,但都是新招募來的烏合之眾,沒有打過仗,哪能敵得過我們薊北的精銳部隊,不用擔憂!高尚、嚴莊都是輔佐你建立帝業的元勛,陛下一旦與他們斷絕來往,讓將領們聽到了消息,誰不恐慌?如果上下離心,我為陛下感到危險。”
安祿山高興地說:“阿浩(田乾真),你能解除我的憂愁。”立即召來高、嚴二人,設酒宴招待他們.自己親自唱歌來勸他們飲酒,待他們和以前一樣。隨后安祿山與他們商量退出洛陽,據守范陽,但沒有做最后決策。
4、南方戰場的堅守
在河南戰場,安祿山稱帝洛陽后,立即分兵兩路,一路東向進攻睢陽(今河南商丘),圖謀江淮;一路向南圍攻南陽,圖取荊襄。企圖扼制唐朝廷的后方補給線。但在這兩個方向,叛軍遇到了唐軍的激烈抵抗,其戰役企圖未能實現。
先是在睢陽方向,756年正月初二日,唐玄宗任命李隨為河南節度使,同時任命前高要縣尉許遠為睢陽太守兼防御使,組織唐軍扼制東進之叛軍。這時東源縣令張巡起兵,一舉攻占雍丘(今河南杞縣)。三月初二日,令狐潮(原雍丘縣令后投降安祿山叛軍)與叛軍將領李懷仙、楊朝宗、謝元同等率4萬余人,突然來到雍丘城下,城內士兵驚恐,想棄城逃跑。張巡說:“賊兵精銳,有輕視我們的想法。現在如果出其不意地攻擊他們,叛軍一定驚慌逃竄。只有讓叛軍遭受挫折,我們才能守住此城。”
于是命1000人登城防守,自己率1000人,分成幾隊,突然從城門沖出。張巡身先士卒,突入叛軍陣地,結果叛軍驚恐退走。第二天賊兵又來攻城,張巡在城上讓人立木柵防御敵軍。叛軍像螞蟻似的往城上爬,張巡叫人把蒿草結扎成束,澆上膏油,點燃后向敵人投去,使叛軍無法爬上城來。
此后,張巡有時趁叛軍松懈,在白天突然襲擊;有時在夜里把士兵用繩子縋下城去,偷襲敵營,前后60多天,進行大小300多次戰斗。守城官兵穿著鎧甲睡覺,負傷者包扎好傷口繼續戰斗。叛軍終于敗逃,張巡乘勝追擊,俘獲叛軍2000余人回城。唐軍聲威大震,叛軍東進的勢頭被扼制。
在南陽方向,唐玄宗任命魯炅為南陽節度使,率嶺南、黔中、襄陽子弟兵5萬,據葉(今河南中縣)北之險,守滍水之南,以拒安祿山南下江漢之兵。四月,安祿山命武令詢、畢思琛率軍攻之,眾人皆欲出戰,魯炅以為不可。結果叛軍從上游偷渡,側擊唐軍陣地,唐軍潰敗,魯炅與中使薛道,集散兵退保南陽。叛軍遂圍困南陽,魯、薛督軍死守,雙方僵持不下。
從上述情況看,安祿山發動叛亂之后,唐朝廷已從倉促應變的被動態勢,逐步取得戰場上的主動權,并開始造成戰略上的絕對優勢。
倘若后來進行的潼關之戰,玄宗能采納哥舒翰、郭子儀、李光弼之策,而不為楊國忠所誤,則安史之亂或能早期平定,絕不會出現長安城陷、玄宗幸蜀的困難形勢,也不至于釀成混亂八年之久,甚至遺患百年之后的惡果。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關于歷史領域的話題或觀點可以【關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第一時間回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