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講這個故事,先得認識主角華元。他不是個普通人,在春秋時期的宋國,那可是個響當當的大人物。華元出生在宋國都城商丘,家里是宋國的頂級貴族——華氏家族。這家族來頭不小,是宋戴公的后代,祖上有個叫華督的,挺狠一角色,暗殺了宋殤公,靠這手硬是把家族地位抬起來了。不過這事兒也給家族名聲抹了點黑。華元的爹叫華御事,在宋國朝廷里也是個大官,華元算是繼承了家族的光環,從小就被家里寄予厚望。
春秋那會兒,天下亂得跟一鍋粥似的,諸侯國你打我我打你,宋國夾在晉國和楚國兩大塊頭中間,日子不好過。華元小時候就得學貴族那一套,讀詩書、學兵法,還得懂點治國門道。長大后,他在宋昭公當政時開始嶄露頭角,到了宋文公四年(公元前607年)左右,他正式當上了右師,地位差不多相當于宰相,軍政一把抓。后來他一連伺候了宋昭公、宋文公、宋共公、宋平公四代國君,妥妥的“四朝元老”,在宋國混得風生水起。
華元這人挺能打仗,也挺會玩政治。他帶兵守過宋國疆土,好幾次跟外敵干架都保住了地盤。比如宋文公十六年(公元前595年),楚國大軍圍了商丘,城里糧食都吃光了,老百姓餓得不行。華元半夜摸進楚營,找到楚軍主帥子反,硬是靠嘴皮子把楚軍勸退了,還簽了個盟約,自己當人質去楚國,愣是把宋國從鬼門關拉回來。這膽子,這腦子,一般人比不了。
他外交上也牛。宋共公十年(公元前579年),華元牽頭搞了個“弭兵之會”,把晉國和楚國拉到宋國談判,雙方約定不打仗,還互相救災。這事兒讓中原消停了一陣,宋國地位也跟著水漲船高。國內亂的時候,他也不含糊。宋共公死后,大夫們內斗,司馬蕩澤想造反,華元直接帶兵平了亂,扶了共公的小兒子當宋平公,把國家穩住了。
不過,華元也不是沒翻過車。公元前607年,鄭國打宋國,他在戰前犒賞軍隊時漏了車夫羊斟,這事兒埋了個雷,后來炸得他夠嗆。這次失誤讓他吃了大虧,但宋國人也沒把他一棍子打死,他后來還接著干活,直到宋平公那會兒去世,具體哪年沒寫,估計在公元前573年左右。
華元這輩子挺傳奇,打過勝仗,也吃過敗仗,政治上能搞定大事,性格上還算厚道。羊斟那事兒雖然是個污點,但也正因為這,他的事兒被記下來,還整出了個成語。
這事兒發生在公元前607年,宋文公四年。那時候楚國在中原橫著走,鄭國是楚國的小弟,受命來打宋國。宋文公趕緊派右師華元和大夫樂呂帶兵迎敵,戰場定在大棘。這仗打得挺關鍵,宋國輸不起,華元也知道軍心得穩住,所以戰前決定弄點肉給大家吃吃,鼓鼓士氣。
那天晚上,華元讓人殺了不少羊,分給士兵們吃。他自己還親自上手,分肉的時候跟士兵們說,這仗關系到宋國死活,大家得拼了命上。士兵們挺感動,畢竟將軍親自來分肉,誰不覺得暖心啊。可惜,華元忙著招呼大伙兒,愣是沒注意到自己的車夫羊斟沒分到肉。羊斟這人出身窮,平時不咋說話,站在戰車邊上看著別人吃,自己啥也沒有。有人后來跟華元提了句,說羊斟沒吃上,華元隨口回了句:“肉是我的,我想給誰給誰。”這話傳到羊斟耳朵里,他啥也沒說,但心里估計已經不爽到極點了。
第二天早上,大棘戰場開打。宋軍和鄭軍擺好陣勢,戰鼓一響,雙方就干上了。華元坐在戰車上指揮,羊斟負責趕車。仗剛打一會兒,羊斟突然發瘋似的趕著車往鄭軍那邊沖。華元還沒反應過來,車就沖進敵陣了。鄭軍士兵一看,宋國主將自己送上門,立馬圍上來。華元再能打也扛不住這么多人,很快就被綁了。羊斟趁亂跑了,宋軍沒了主將,陣腳大亂。鄭軍趁機猛攻,副將樂呂被捅死,宋軍死了不少人,丟了四百六十輛戰車,二百五十人被俘,剩下的人跑得跑散得散,輸得一塌糊涂。
戰后,鄭國把華元關起來,宋文公沒辦法,派人帶著一百輛兵車和一百匹好馬去贖他。談判的時候,華元找了個機會跑回宋國,站在城門外喊了聲“我回來了”,才進城。這仗輸得太慘,根兒就在羊斟沒吃上那塊肉。華元覺得自己說了算,結果羊斟也覺得自己能說了算,最后弄得大家都完蛋。這事兒后來被總結成“各自為政”,意思就是各干各的,誰也不管大局,準得出亂子。
華元跑回宋國,宋國人沒把他當英雄,反而有點看笑話的意思。宋文公讓人修城墻防著點,華元去檢查時,工人一邊干活一邊唱歌諷刺他,說他眼睛凸、肚子大,丟了盔甲還跑回來。華元沒生氣,讓人勸住工人,說大家嘴多管不住就算了。這態度還挺大氣。
輸了仗,華元照樣當他的右師。公元前595年,楚國使者申舟沒打招呼就過宋國地盤,華元覺得這太不尊重,建議宋文公把他干掉。結果楚莊王發飆,帶兵圍了商丘五個月。城里餓得人吃人,骨頭當柴燒。華元沒辦法,半夜溜進楚營,爬到子反床上,跟他說宋國撐不住了,但寧死不降,讓楚軍退三十里就服軟。子反被他說動,楚軍真退了,雙方簽了盟約,華元又去楚國當了回人質。
宋共公十年(公元前579年),華元靠人脈拉著晉國和楚國在宋國開了“弭兵之會”,雙方說好不打仗,還互相幫忙救災。這事兒讓宋國地位漲了點,也算華元的一大功勞。后來宋共公死了,大夫們搶權,司馬蕩澤造反,華元帶兵滅了他,扶了共公的小兒子當宋平公,把國家穩住。他一直干到宋平公那會兒才去世,估計是公元前573年左右。
羊斟呢?跑去魯國了,之后啥也沒寫,估計要么改名換姓混日子,要么死在哪兒沒人知道。這家伙因為一塊肉搞亂了宋軍,歷史上沒啥好話留下來。
華元這人一輩子起起落落,輸過大仗,也干過大事。他不記仇,凡事以國為主,算得上春秋時期的一個牛人。“各自為政”這成語就從他和羊斟的事兒來的,提醒大家當官的得顧著下面人,下面人也得想著大局,別因為私事兒壞了大事。
“各自為政”這成語聽著挺文縐縐,其實講的就是人不能只顧自己。華元忘了羊斟,羊斟坑了華元,最后宋國挨打。這事兒擱現在也一樣,團隊里誰都覺得自己最重要,誰也不服誰,那準沒好果子吃。不管是上班、家里還是國家,齊心協力才行。你說呢?有啥想法可以聊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