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瀾上周去世了。
這個所有男人心目中的偶像,曾有一句名言:“男人成熟得晚,因此做某些事情會快些”。
快,對于大多數男人而言,不能不算是一個隱秘的缺點;
但是對于新勢力汽車來說,卻是一個經常被拿來證明其技術先進性的優(yōu)點。
作者|土行孫
編輯|周 展
視覺|慢 慢
傳統(tǒng)汽車通常一年一個小改款,三到五年一個大改款,跨國大牌們萬一遇到一些財務和供應鏈問題的,則這個時間則還要再延上個一兩年。而新勢力就快多了,比如問界M7(參數丨圖片)從2023款到2024款ULTRA版本只用了8個多月,極氪001從2024款到2025款更只間隔5個多月。
事到如今,大多數觀眾已經習慣了這種“貓三狗四新勢力五”的節(jié)奏。當然,叫好的大多是觀眾,至于那些喜提舊款的老車主們,則沒想到那么快就又見了一輩人。就像剛過門的林妹妹還沒有入洞房呢,就已經成為兒孫滿堂的老祖宗了。
“先提先享受”的快感于是被大大地壓縮,接著按例要跳腳罵街,退車退款,直呼“奸商”云云。
足球場上流行一句話,就是“奪冠的陣容不需要調整”。但是新勢力們則不同,奪冠的陣容一樣要血洗。這不僅僅是效率崇拜。因為和足球比賽只需要取悅觀眾不一樣,新勢力們還要取悅資本。
新勢力車企為了強化自身創(chuàng)新性和智能化標簽,同時維持消費者新鮮感,會更快地迭代新產品——畢竟,電車的產品衰減周期太短了,你不持續(xù)拿出點技術亮點來怎么證明自己的技術溢價,怎么證明自己還是一家科技企業(yè)呢!
這也就很好地解釋了為啥傳統(tǒng)油車像黃世仁一樣連氛圍燈都要取消以降本的時候,新勢力們卻還像楊白勞一樣含辛茹苦地拉饑荒也要上新配置——哪怕是一些毫無實用性的“高科技”配置。消費者喜不喜歡不要緊,資本喜歡就行。資本喜不喜歡決定了你到底在哪張桌上吃飯——一年沒有幾個迭代的一律都上傳統(tǒng)汽車那桌吃麥當勞兒童套餐去!
因為
#智能標簽才是資本講好電車故事的重要抓手 #科技感才是唱響彎道超車主旋律的有力武器嘛
其實,影響一個車企迭代速度的因素很多,比如技術的成熟度、對穩(wěn)定性要求的差異、組織運營的一致性與效率等等,但這都不是拿來解釋為什么新勢力比傳統(tǒng)汽車更快迭代的根本原因。而技術水平的高低更無法解釋兩者產品迭代策略的差別。
油車之所以無法像電車一樣地迭代,根本原因在于,現(xiàn)在的資本市場對于傳統(tǒng)汽車和新勢力汽車而言,完全采用的是兩種不同的游戲規(guī)則。打個比方說吧,一個外行球迷很容易認為足球運動員都比籃球運動員跑得快。但他們其實沒有注意到,這兩種運動員表現(xiàn)出不同的場上速度,游戲規(guī)則差異的因素要遠大于運動員個體能力的差異。
是的,哪怕你把這都叫帶球跑(無論你用手帶還是用腳帶),這的確是兩種不同的游戲。
資本市場預期是新勢力與傳統(tǒng)車企迭代速度差異的直接原因,但這一現(xiàn)象的底層邏輯仍深植于技術范式變革帶來的估值模型重構。說白了,傳統(tǒng)汽車和新勢力的企業(yè)價值計算方法是不一樣的。
傳統(tǒng)車企的估值模型是傳統(tǒng)制造業(yè)的,即錨定固定資產價值(如工廠、產線)和穩(wěn)態(tài)現(xiàn)金流(如燃油車年銷百萬輛的利潤)。例如,豐田市值中60%對應全球120家工廠的重置價值,僅20%反映電動化技術預期。這種估值邏輯導致資本對短期折舊攤銷異常敏感。而迭代時間越短,則意味著設備投資折舊加劇和利潤率的下滑。某日系車企因傳統(tǒng)工廠折舊縮短導致2024年凈利潤下滑15%,股價應聲下跌22%,這直接迫使管理層推遲固態(tài)電池產線投資——資本就是通過這種方式抑制了傳統(tǒng)車企的迭代速度。
而新勢力新勢力市值則采用的是科技公司估值模型,將研發(fā)投入視為“技術期權”。例如,特斯拉2024年研發(fā)投入45億美元,但資本將其自動駕駛FSD研發(fā)視為“未來20年的利潤期權”,《華爾街日報》認為特斯拉當前1.5萬億美元的市值中,有60%的估值依賴于未來FSD和ROBOTAXI業(yè)務的實現(xiàn)。
這種定價邏輯允許新勢力將攤銷周期拉長至技術商業(yè)化后的10-15年甚至更長時間,而傳統(tǒng)車企的固定資產攤銷必須匹配產品生命周期(5-7年)。資本通過“研發(fā)費用化轉資本化”直接為迭代松綁——相當于允許企業(yè)用未來估值提前支付當前攤銷成本。資本對兩種不同業(yè)態(tài)的寬容度大不相同。
就像你雖然不喜歡國足,但仍然要承認國足帶球繞樁跑的速度要比蘇炳添快。因為資本的規(guī)則是不一樣的。
講到這里,大家也許就可以理解了,為啥上完市的傳統(tǒng)車企搞電動車也要拿出來單干了。長安如此,廣汽也如此。你以為獨立是為了給員工提供的股權激勵,其實本質上是為了新業(yè)務不受母公司的血脈拖累,讓新業(yè)務可以用更好的資本規(guī)則去薅羊毛。是的,讓新業(yè)務免除傳統(tǒng)汽車基因里帶的“資本賤民”身份!這,才是根本的原因。
新勢力的快速迭代,表面看是資本市場對其虧損的包容,實則是資本用腳投票——選擇為市場概念和財富故事買單。概念就是信心,信心就是泡沫。值得指出的是,泡沫本身并非貶義詞,泡沫是市場不確定性的映射。從這點上來看,泡沫本身是健康的,而沒有泡沫的市場則是乏味的。
但于此同時,把泡沫等同于財富這種觀念則是不健康的。所有的泡沫里都有人逃頂成功,實現(xiàn)財富自由或者財富增殖,但更多的人則是被泡沫吞噬了財富。蘋果、谷歌汲取了大部分的市場泡沫,創(chuàng)造了很多人的財富神話,但誰還記得那些與蘋果和谷歌一起起步而終歸于消亡的企業(yè)和它的投資者們?泡沫可以讓資本大量地涌入急需投資的技術領域。而每一次泡沫除了會創(chuàng)造財富,更會轉移并再分配財富。所有命運贈與的禮物,都在暗中標好了價格——哪怕,跌破了發(fā)行價。
資本市場對攤銷周期的寬容本質上是對技術壟斷權的定價,而市場競爭的白熱化會直接沖擊這種壟斷權的可持續(xù)性。
新勢力的估值模型隱含一個技術商業(yè)化的“窗口期陷阱”:所有預估維持至攤銷周期結束的技術優(yōu)勢,無一例外地被激烈的競爭壓縮了攤銷周期。例如,有消息稱,小鵬XNGP系統(tǒng)原計劃2030年實現(xiàn)完全自動駕駛,但華為ADS 3.0在2025年已實現(xiàn)城區(qū)NOA功能全覆蓋,迫使小鵬提前3年進行技術迭代,導致研發(fā)資本化部分需加速攤銷(原計劃10年縮短至7年),直接影響其當期利潤。
與此同時,競爭將使技術專利壁壘的凸顯其脆弱性。新勢力依賴的軟件專利(如特斯拉FSD算法)在競爭中可能被快速模仿。例如,Waymo的激光雷達專利在2024年失效后,國內企業(yè)僅用6個月就推出性能相近的方案,導致Luminar等激光雷達供應商估值暴跌40%。這種技術擴散使得新勢力的“技術期權”價值迅速貶值,資本市場不得不下調其攤銷周期預期。
另外,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政策干預永遠是影響資本預期的一柄的雙刃劍。比如,政府強制推行的技術標準(如中國2025年實施的L3自動駕駛法規(guī))可能削弱新勢力的技術獨特性。某新勢力原計劃通過獨家算法實現(xiàn)差異化,但政策要求所有車企采用統(tǒng)一的V2X協(xié)議,導致其算法專利價值縮水60%,資本化部分需重新評估。
這種政策干預直接縮短了技術攤銷周期。而目前各個地區(qū)補貼退坡的預期、油電同權的市場呼吁及其連鎖反應,大大壓縮新勢力的價格空間,進而影響攤銷策略。市場容量和未來利潤空間的估值萎縮,將直接影響技術價值的估值,并進而作用在技術攤銷的規(guī)則上。因此,政策面的波動,對于資本的預期有著非常決定性的影響,而這種影響也會通過資本規(guī)則的變化作用到企業(yè)的策略選擇上。
所以,快速迭代,是資本游戲規(guī)則決定的。雷軍們穿上了這個紅舞鞋就不可能停止下來。他們中總有人會站到舞臺的C位,也總有人會力竭而亡。而我最后想默默地祝福小米YU7那28.9萬名鎖單客戶好運,因為按照現(xiàn)在的交付和迭代速度,那些幸運的消費者鎖住的很可能已經是下一代YU7了。
回到文章開頭提到的已歸道山的蔡瀾,他在總結男人成熟慢而辦事快之后,還悠悠地補了一句——“快,是因為他們并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
天哪,但愿這老頭子講的只是男人。
BREAK AWAY
TA的作品
01
02
0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