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毫輕點,宣紙便成了心靈的凈土。在這方寸之間,王維的竹里館與老農的短途相遇,鉆石切割師與小徒弟的禪意對話,皆化作筆底波瀾,訴說著"此心安處即是家"的永恒真諦。書畫藝術,恰似一泓清泉,在喧囂塵世中為我們辟出方寸桃源。
賀芳芳 畫作
書畫是心靈的棲居。網友虹玲筆下的"以寧靜之心面對繁雜",恰似文徵明《蘭亭修禊圖》中的意境——曲水流觴處,文人雅士以筆墨洗滌塵心。當我們在八大山人的殘山剩水中讀出"心靜自然涼",在倪瓚的疏林遠岫間看見"空山新雨后",方知真正的家園不在煙霞盡頭,而在筆鋒轉折的剎那。正如網友祖金所言"腹有詩書氣自華",書畫家用中鋒寫就"此心安處",以飛白勾勒"吾鄉所在",讓每個觀者都能在墨色氤氳中,找到屬于自己的精神原鄉。
師行坤 畫作
丹青里藏著清凈的密碼。荷蘭切割師的故事,恰似鄭板橋畫竹的啟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專注,源于"任爾東西南北風"的澄明。網友心力筆下的"心有靜氣看萬物",在齊白石的草蟲冊頁中得到印證:那些比真蝦還鮮活的筆墨,正是畫家"心無掛礙"的明證。書畫藝術教會我們,真正的清靜不是逃離紅塵,而是在"柴米油鹽"中繪出"詩酒花茶",在"喧囂市場"里聽見"筆墨交響"。
李俊柯 畫作
筆墨中生長著超然的智慧。老方丈的"隨遇隨緣隨安隨喜",恰似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的筆意——山重水復處見柳暗花明,云卷云舒時悟得失隨緣。網友楊樂梅說"得失別往心里擱",這豁達恰是王羲之《蘭亭序》的余韻:縱使"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筆墨間流淌的始終是"暫得于己"的歡欣。書畫藝術讓我們懂得,真正的歸宿不在"好煙霞",而在"心安處",不在"占盡",而在"隨遇"。
周其樂 畫作
墨色淋漓處,吾鄉在筆端。讓我們以書畫為舟,在蘇軾的"大江東去"里感受"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豁達,在徐渭的"墨葡萄"中體味"半生落魄已成翁"的淡然。當最后一抹晚霞浸透硯臺,但見宣紙上煙波浩渺,云卷云舒,而那份安寧,早已化作永恒的朱砂印,鈐在時光的扉頁。愿你我都能在筆走龍蛇間,修得"此心安處"的境界,讓生命在墨色生香中,綻放出最絢爛的詩意。
華玉清 畫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