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擁有一道光,把未來點亮……”當徐匯區愛菊小學畢業典禮的合唱聲響起,五年級學生小宇(化名)站在隊伍中,清晰唱出歌詞的同時,還能準確配合手語動作。這個曾在入學時不敢與人對視的孤獨癥少年,此刻眼中閃爍著自信的光芒——這束光的背后,是愛菊小學的老師們接力編織的教育星河,是整所學校用五年時光書寫的生命答卷。
班主任的“慢養”哲學:
在重復中鑿開光亮
“第一次家訪時,他的眼神像深潭,剛觸碰到就迅速移開。”班主任張楚宇記得,三升四暑假初見小宇時,這個孩子的世界仿佛被一層無形的玻璃罩隔絕。為了叩開這扇心門,她開啟了“毫米級”陪伴:每天雷打不動的課間聊天,哪怕只有點頭回應;發通知單時反復提醒收進書包,交作業時陪著一樣樣整理;甚至在他因廁所卷紙太少不敢出來時,沖進男廁所從門縫遞紙,又在門外嘮叨著指導七步洗手法。
最動人的細節藏在走廊里:后來每當小宇從廁所方向走來,總會主動攤開胖嘟嘟的手給張楚宇看。“有次他忘了洗手,噘著嘴跑回廁所的樣子,臉上兩個‘小果凍’隨著步伐晃動,可愛極了。”這樣的重復教導持續了兩年,直到小宇能主動說“老師再見”,甚至在假期前送上祝福——盡管第一次把“清明節快樂”說成祝福時惹出笑話,但張楚宇耐心解釋的模樣,恰如春風化雨。
在她的推動下,同學們對小宇也傾注了許許多多的愛。為了讓小宇真正融入集體,她鼓勵同學們主動和他交朋友。起初疏遠他的同學,漸漸發現這個男孩雖然不善言辭,但他對于自己的任務能準時完成。他們也會時常分享小宇在其他課堂的表現,會教他整理桌肚和儲物柜,會提醒他交作業,會在團隊合作中鼓勵他……
“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當小宇在畢業微視頻里說出“想當攝影師走遍世界”時,張楚宇知道,那層包裹心靈的硬殼,已被愛悄悄融化。
和班主任合影
學科教師的“定制”智慧:
讓每個課堂成為舞臺
“一年級時他的眼神空洞,現在能主動參與課堂活動了。”英語老師王月華珍藏著一張小卡片,上面寫著“親愛的Grace:我會在初中學好英語”。這背后是五年間無數次的“特殊設計”:第一次課本劇《三只小豬》,她悄悄示意小組拉上落單的小宇,盡管他只說一句“Help”,但謝幕時手拉手的笑容讓她動容;第二次《丑小鴨》,她為他量身定制臺詞“You are an ugly duckling”,并帶著全班用掌聲鼓勵他完成表演;到畢業前的《巨人的花園》,小宇已能主動找隊伍組隊。
數學老師祝賀則用“粗筆教學法”打開了小宇的思維世界。針對他理解力強但專注力不足的特點,老師用粗筆在行程問題里劃出醒目的線段圖,列豎式時手把手校正數字對齊,解方程時一遍遍圈出等量關系。
時光無聲灌溉,終于迎來花開。如今小宇的數學作業本上,不再是潦草的涂鴉,而是工整的解題步驟。他越來越適應集體上課的模式,能主動地按老師的要求聽講和練習,也會仔細聽老師提問和要求,自信地舉手回答問題,隨之數學成績也有顯著提高。而且小宇整個人也更加開朗活潑,走廊相遇能主動問好,課間活動時,開始聽見他融入伙伴們的笑語。
和語數外老師合影
和語文、自然老師合影
教育公平的微光:
當每顆星都被認真擦拭
公平均衡的教育,就是用愛守護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除了語數英學科的老師,愛菊校園中的每一位教師都對小宇“一視同仁”,用愛包容,用耐心澆灌。老師們的言傳身教,也帶動了班級的同學們,給予了小宇珍貴的友誼與善良的幫助,使小宇能夠在校園里安全、健康地成長。
畢業典禮結束后,小宇媽媽帶著孩子向每位老師鞠躬致謝時,眼眶通紅:“五年前以為他只能活在自己的世界,如今他會說‘媽媽工作辛苦’,會主動整理書包,甚至有了朋友。”小宇的健康成長,媽媽也功不可沒,對學校無條件的信任、支持和配合,家校同盟,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在愛菊小學的五年,老師們用行動詮釋著教育的真諦,這份跨越五年的守護,不僅照亮了小宇的成長之路,更讓大家看到,教育的溫度與力量,足以讓每一顆“星星”都綻放出獨特的光芒。
春游和同學合影
作品參加的畢業畫展
記者:姚麗敏
圖片由區教育局提供
編輯:耿潔玉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徐匯官方賬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