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青稞垂穗時,雪域高原傳來新的生長故事。
藏族同胞會用拇指沾糌粑在友人衣襟點上指印,以示最高褒獎,這就是“雅布”。三年來,第十批上海援藏干部以“雅布工作法”為精神主線,在對口五縣深耕民生田:他們以“人民城市”理念重塑拉孜吉角村的肌理,用全球視野為江孜青稞叩開廣闊市場,在邊境亞東以同頻脈動筑牢戍邊人心,將“上海標準”鐫刻進定日高原的基礎設施建設,讓科技種子在薩迦的礫石地里綻放產業之花。
近日,東方網記者循著援藏干部的足跡深入五縣,見證的不只是項目的落地生根,更是一場關于“如何把真心留在高原”的生動實踐——當“雅布”從指尖的溫度升華為治理的哲學,上海智慧便不再是“外來客”,而是與雪域血脈共生的新基因。他們的實踐,是對“援藏精神”的當代詮釋,也是對“人民至上”理念的生動注腳。
上海援藏|江孜本土產品如何走向世界?
在西藏日喀則江孜縣“阿佳格桑工作坊”里,時隔兩個多月,格桑卓瑪又收到了日本“回頭客”的氆氌訂單。事實上,江孜氆氌遠銷海外早已不是新鮮事。另一邊,一個多月前的中國國際焙烤展上,來自江孜的青稞烘焙預拌粉同樣斬獲大量國際訂單,成為全球健康食品領域的“新寵”。
江孜的產品如何邁出高原的“深閨”,走向世界的舞臺?
伴隨著牦牛鈴鐺響聲,2024年1月,格桑卓瑪和江孜氆氌首次走出國門,亮相巴黎時尚家居設計展。她展示氆氌編織技藝時,展位被各國人士圍得水泄不通。后續,作品還入駐了LV集團旗下巴黎頂級百貨。9月,第79屆聯合國大會期間的“第一夫人午宴”上,以氆氌服飾為主題的時裝大秀,又向世界展示了傳承與創新、民族與世界碰撞融合的獨特藝術魅力。
氆氌,是我國藏族地區所產的手工毛織品及其織造方式的統稱。日喀則氆氌工藝歷史悠久、技藝精湛、特色鮮明、制品豐富,具有重要的文化藝術價值。在江孜,家家戶戶“阿佳”們農閑時都會在家里織上一些邦典(藏語音譯:圍裙)、卡墊(藏語音譯:地毯)。
自上海市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聯絡組進藏以來,積極引入“上海工匠”郭秀玲及其“沙涓”企業團隊,助力江孜縣氆氌工藝生產組織和傳承人群改進工藝、改良設計、提高品質、培育品牌、拓展銷售。2023年5月,江孜縣與郭秀玲攜手以“企業 + 合作社 + 農戶”模式打造“阿佳格桑工坊”,設立了西藏氆氌研發中心和上海工匠氆氌工作室,先后組織70多位“阿佳”前往上海培訓。
2年多來,通過“以老帶新”,帶動了300多人從事氆氌生產,促進了當地就業與增收,并逐漸形成產業鏈,推動了畜牧業、手工業、文旅業融合發展。
在二層藏式小樓改建成的氆氌研發中心里,洛桑央宗正在對羊絨進行質檢。“羊絨是從牧民那邊收來的,我們會分成不同等級,挑選出最優質的那部分進行加工。后續會送到西安、上海,經過一系列工序處理成絨線,再拿回來制作氆氌。”洛桑央宗畢業于西藏大學,加入氆氌研發中心后,跟著“沙涓”辦了幾次服裝秀,最近還在學習AI打版。“以前我們這里工作機會很少,現在大家都靠著氆氌賺到錢了。”
如果說氆氌以文化符號承載的深厚底蘊圈粉海外,那么江孜青稞則憑借豐富營養蘊含的多元價值征服市場。
時間回到2023年10月的IBA世界面包錦標賽。由中國江孜青稞發酵種和面粉制作的面包,擊敗了法國、日本、德國等烘焙強國,斬獲總冠軍及兩個單項第一名。江孜青稞首次“出戰”,就讓世界看到了中國面包的獨特魅力,也讓青稞成為全球高端烘焙面粉的新選擇。
2024年8月,上海援藏重點企業西藏稞研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攻克了青稞無面筋、口感差等難題,在江孜縣落地了全球目前唯一一條現代化、規范化的青稞精谷物深加工生產線。所產的青稞預拌粉上市僅一個多月,家庭裝銷售就超過2萬包,市場表現遠超預期。稞研董事長郭文宏說:“公司和克明面業等企業合作推出了青稞面條、烘焙食品、飲料、蛋白代餐棒等食品,可實現年產精制青稞面粉超1.3萬噸、青稞烘焙預拌粉2.6萬噸,全部投產后,產值將超過3億元。”
“我們搭建平臺,支持和鼓勵企業創新,推動青稞產業發展。”江孜縣委常務副書記、上海援藏干部胡發煒表示,“要把青稞從‘糊口糧’變為‘致富糧’,首先就要提升青稞海內外影響力,打開市場,讓青稞產品被更多人看見。上海援藏干部發揮管理和招商優勢,主動鏈接各方資源,如對接盒馬推出青稞八寶飯、粽子等產品,在滬開展日喀則江孜青稞美食系列活動等,為江孜產品‘走出去’打開渠道。”
為推動青稞產業宣傳與國際化發展,2024年10月,江孜還承辦了日喀則市青稞產業招商引資推介會,探討青稞產業發展、推動促成合作。會議吸引了國內外烘焙領域專家及60多家知名企業參會。通過招商引資、以商招商,與多家企業簽訂招商引資協議,會后又陸續簽約3家企業,總投資達1.1億元。
“通過三年的努力,我們把西藏的特色產品和原創品牌推向了國際舞臺。優質羊絨產量有限,我們勢必只能走高端化、品牌化路線;青稞是西藏的主糧,要提高經濟價值,就要通過研發、改良等手段擴大消費群體。”上海市援藏干部聯絡組組長、日喀則市委副書記彭一浩表示,第十批上海援藏干部始終考慮的是利用好西藏當地的資源稟賦,并在此基礎上發展原創產業,促進農牧民增收,并激發內生生產動力,變“輸血”為“造血”,實現發展的可持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