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宋瀟
四川省第一地區人民檢察院(省第一地區院)與成都鐵路運輸檢察院實行“一個機構,兩塊牌子”。設立之后成效如何?又如何以高質效履職促進成渝雙城經濟圈高質量發展?7月9日,記者獲悉,該院職務犯罪偵辦穩步推進、涉鐵公益訴訟提質增效、金融民行檢察精準監督……2025年5月,該院還成功入選第三批四川省檢察機關民事檢察“和解五法”工作室建設單位。
牽頭組織住建部門、鐵路工務段、燃氣企業召開聯席會議。
司法工作人員徇私枉法
檢察官釋法說理最終認罪認罰
“要啃下這塊‘硬骨頭’,靈活的思維和攻堅的韌勁缺一不可。”回想起某司法工作人員徇私枉法案的偵查過程,省第一地區院周雪迎副檢察長感觸頗深。
案件辦理一度陷入僵局——關鍵證人身份成謎,大數據平臺“查無此人”。找人成了辦案的關鍵,怎樣找到人卻成了難題。面對姓名、住址、外貌特征全無的困局,辦案組大膽決斷,兵分兩路深入走訪證人可能活動區域的行政部門、商戶、村鎮,排查路線在不斷試錯與零星反饋中修正、延展。經過兩天一夜連續奮戰,最終鎖定證人真實身份,斷裂的證據鏈條得以重續閉環。
“錢是我借來的,怎么能叫受賄呢?”在某司法工作人員受賄案審查起訴過程中,犯罪嫌疑人突然翻供,堅稱其中一筆錢款為“正常借款”。面對重新筑起的心理防線,承辦檢察官擺出證據:有“借”無還、請托案件有幫助行為、與證言及前期多次供述不吻合……“認罪退贓,方是出路;消極對抗,只會加重后果。”在多次釋法說理下,犯罪嫌疑人最終打消僥幸心理,主動聯系家人如數退繳贓款,并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
檢察官摸排天然氣管道違規下穿鐵路公益訴訟線索。
省第一地區院民事檢察“和解五法”工作室揭牌儀式。
守護涉鐵公益訴訟
破解安全隱患頑疾
“某市多處天然氣管道違規下穿鐵路,一旦氣體泄漏,極易引發爆炸,嚴重危及周邊居民及鐵路運行安全。”2024年7月,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遂寧工務段向省第一地區院移送一條鐵路安全隱患線索。
摸排天然氣管道違規下穿鐵路公益訴訟線索。承辦檢察官多次前往蘭渝、達成線,逐一摸排可能存在隱患的40余處燃氣管線,最終確認同類隱患13處,其中最早一處形成于2014年。
“如果簡單拆除,附近居民無氣可用,但徹底整改費用過高,涉案企業無力承擔。”承辦檢察官一語道破癥結所在。
如何在保障民生與消除隱患間尋求最優解?同年8至9月,該院依法向4個涉案區(縣)住建部門制發檢察建議,督促其依法履行監管職責。隨后,牽頭組織住建部門、鐵路工務段、燃氣企業召開聯席會議,共商整改方案,最終達成共識:在保障供氣前提下,采取增加管道埋深、優化路徑等方式,消除全部13處隱患。同時,推動建立燃氣企業與鐵路部門信息通報協作機制,實現“辦理一案、治理一片”的長效監督目標。
僅用3個月,16次現場排查、4次有效磋商、4份檢察建議,解決了困擾鐵路企業十年的安全隱患。“改革后,我院鐵路案件管轄范圍拓展至全省,在依法高效辦理涉鐵刑事案件的同時,公益訴訟成為新的業務增長極。”該院副檢察長劉利介紹,“一年來,我院辦理涉鐵公益訴訟案件22件,遠超歷年總和;整改隱患74處,檢察建議整改率達100%。”
亮眼數據的背后,是機制的優化與標準的提升。2024年,該院制定《涉鐵檢察公益訴訟網格化一體履職工作辦法》,將全省鐵路線路劃分為8個網格,建立由正副檢察長任組長的4個辦案組,分別與網格內的鐵路站段和地方檢察機關建立常態化聯絡、協作配合機制,構建起覆蓋全省鐵路的公益訴訟保護網絡。隨著一批“老大難”問題得到解決,省第一地區院的口碑在全省鐵路站段廣泛傳播,公益訴訟日益成為解決復雜鐵路安全隱患的“法治利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