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的一則新聞在網上掀起了軒然大波:一個原本天賦異稟、被寄予厚望考上985大學的孩子,因為迷上了手機游戲導致高考失利,只考了575分,被父母直接“趕出家門”,不允許復讀,還勒令其自謀生路。
1)
高考成績575分,對一個普通學生來說可能還不錯,但對一個瞄準985的“天才”來說,無疑是斷崖式的跌落,是夢想的徹底破碎。
可以想象,這個“天才兒子”曾經一定是父母的驕傲,老師的寵兒。但就是這樣一個集萬千寵愛與期待于一身的孩子,卻敗給了看不見的“敵人”——手機游戲。或許最初的時候,孩子接觸游戲就是為了放松,為了緩解學業壓力,或是為了融入同學的圈子。但游戲的魔力在于,它能輕易地在虛擬世界中構建一個比現實更具吸引力的王國。即時反饋的獎勵、不斷升級的成就感、虛擬社交的歸屬感……這些元素,像一張無形的網,將孩子牢牢困住。
當現實的壓力與虛擬的逃避碰撞,當學習的枯燥與游戲的刺激形成強烈反差,孩子不可避免地滑向深淵。他開始夜以繼日地沉浸其中,成績一點點下滑,老師和父母的提醒都成了耳旁風。
所以當高考的噩耗傳來,父母的絕望達到了頂點,他們選擇將兒子“掃地出門”。這是一種絕望到極致的反噬,父母應該已經嘗試了所有能想到的辦法:苦口婆心的勸導、嚴厲的批評、沒收手機、斷網……但所有努力都以失敗告終。他們眼睜睜看著孩子一步步走向深淵,看著985的夢想像肥皂泡一樣破裂。那種“恨鐵不成鋼”的痛苦,那種被辜負的憤怒,讓他們做出了這樣極端的決定。
我們可以把這種決定看成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教育策略。父母或許相信,只有讓孩子真正嘗到社會的殘酷,體驗“無家可歸”的滋味,才能徹底清醒,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他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斬斷孩子對游戲的迷戀,逼迫他獨立成長。
2)
然而這樣的“絕情”,背后潛藏著巨大的風險和爭議。年輕的孩子,心智尚未成熟,又剛經歷重大挫敗,他在毫無社會經驗和經濟來源的情況下被推向社會,是否會留下難以彌合的心理創傷?如果沒有得到很好的引導,他會不會誤入歧途,甚至對家庭產生更深的怨恨,以致親子關系決裂?
也就是說,父母需要思考:除了“絕情”,是否還有其他溫和一點的解決方案?因為依靠懲罰是很難把孩子從“沉迷游戲”這種境地中解救出來,建立有效的親子溝通機制,理解孩子內心的需求和壓力,才是最有效的做法。與此同時,父母也要審視自己,是不是應該放下過度的期待?
考上985固然值得驕傲,但人生并非只有這一條路。當孩子偏離這條“預設”的軌道,如何給予他們重新選擇和自我發展的機會,如何拓寬成功的定義,才是家長要思考的問題。
不管怎么講,“天才兒子”被手機游戲給毀了,肯定是一個家庭悲劇。我們希望這個孩子能從慘痛的經歷中覺醒,意識到曾經的揮霍和沉迷付出了多么巨大的代價。但孩子最終會走向何方?是徹底沉淪,還是浴火重生?我們無從得知。
今日話題:你身邊有熟悉的孩子,曾經學習成績非常好,后來因為迷戀游戲成績嚴重下滑嗎?歡迎大家參與討論。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小王老師教育課堂
(圖片來源網絡,若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