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可以回家了!”當成都市新都區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將這個消息告訴阿依(化名)時,她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這簡單的笑容背后,是救助人員七年多的不懈堅持——從2017年6月救助時的沉默寡言,到2025年3月成功與家人團聚,這條期盼已久的尋親路,終于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時間回溯至2017年6月27日,新都區救助管理站接收了一名流浪乞討人員。彼時的她行為明顯異常,經醫生診斷后,救助站當即安排她住院治療。由于病情關系,尋親開展并不順利。為幫她盡快找到親人,工作人員一邊通過人臉識別、網絡尋親等技術手段排查身份,一邊定期到醫院嘗試交流,卻始終未獲回應。由于身份不明,3個月后,救助管理站啟動安置程序,為其辦理落戶,保障她的基本生活與醫療需求。
“讓走失者回歸家庭,是我們不變的目標。”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始終沒有放棄。在之后的時間里,他們堅持定期走訪探視,持續引導她溝通。隨著治療推進,阿依的精神狀態逐漸好轉,從最初的沉默到偶爾回應,工作人員更加頻繁地嘗試交流,期盼能獲取身份線索。
轉機出現在2024年6月。在工作人員的耐心引導下,她終于開口:“我名叫阿依,家在涼山州。”然而,受病情和口音影響,信息表達模糊,多方核實后發現不準確,尋親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直到2024年12月,工作人員在長期溝通中熟悉了她的口音,再次從只言片語中梳理出關鍵線索,最終將目標鎖定涼山彝族自治州越西縣。通過與屬地救助站聯動核實,阿依的身份得以確認。同時查明,因離家多年,其戶籍已被家人申請注銷。救助站隨即配合當地部門啟動戶籍恢復程序,全力推動團聚事宜。
2025年3月14日,在救助人員的護送下,阿依踏上返鄉路,與分別多年的家人緊緊相擁。
據了解,阿依的案例并非個例。今年以來,新都區救助管理站通過走訪調查、公安人像比對、DNA采集、全國地名庫信息系統等多元手段,已成功幫助7名走失人員尋親返鄉,讓一個個破碎的家庭重獲團圓。
“每一個走失者的背后,都是一個等待團聚的家庭。”救助管理站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繼續用耐心與科技賦能尋親工作,讓更多“迷路”的人早日找到回家的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