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養蠶、枝生菌、渣作肥、肥育桑?!?在武勝縣飛龍鎮水磨灘村,四川芝皇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將這一生態循環發展模式演繹得淋漓盡致,成為了蠶桑產業蓬勃發展的生動樣本。
清晨,陽光灑在大片的桑園里,微風拂過,桑葉沙沙作響。60 歲的老張,是村里的老桑農,他熟練地采摘著桑葉,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耙郧鞍?,光靠賣桑葉養蠶,收入有限,那些修剪下來的桑枝,只能堆在地里,要么燒掉,要么就爛掉,還污染環境?!?老張一邊干活一邊說道,“現在可不一樣咯,四川芝皇農業來了,桑枝都成了寶貝?!?/p>
老張口中的四川芝皇農業,于 2021 年 9 月落戶武勝。當時,公司董事長李俊鋒了解到武勝縣擁有 5 萬畝桑園,每年桑樹冬管剪下的廢棄桑枝達 4 萬余噸,如何處理這些廢棄桑枝成了難題。憑借敏銳的商業眼光和對農業產業的熱情,李俊鋒決心在這片土地上打造一個以桑枝為原料的食用菌產業王國。
創業初期,困難重重。技術研發是第一道難關,為了實現全桑枝培育食用菌,李俊鋒帶領團隊四處奔波,拜訪農業專家。最終,他們與西南大學成功對接,組建了技術攻關小組。無數個日夜,他們守在實驗室和車間,反復進行實驗。從桑枝的粉碎粒度、輔料的配比,到滅菌時間、接種環境等每一個環節,都進行了細致的研究和優化。
在養菌車間里,技術人員小李正專注地監測著菌棒的生長情況。“一開始,菌絲的生長并不理想,容易受到雜菌污染,產量也不高。” 小李回憶道,“但我們沒有放棄,不斷調整參數,改進工藝。終于,經過上百次的實驗,我們成功掌握了‘全桑枝食用菌生產技術’,這可是全國獨家的技術突破。”
有了技術支撐,接下來就是如何讓當地農戶參與進來,共同發展產業。公司推行 “企業+企業”“企業+業主”“企業+村集體經濟+農戶” 的聯帶模式,為農戶提供統一的桑枝回收、菌包制作、菌種繁育、技術指導和加工銷售服務。一開始,村民們心存疑慮,畢竟這是個新鮮事物,擔心投入了精力和資金卻得不到回報。
為了打消村民的顧慮,公司工作人員挨家挨戶上門做工作,給他們算經濟賬。老張就是最早一批嘗試的農戶之一?!皠傞_始,我心里也犯嘀咕,怕虧了本。但公司承諾保底回收,還派技術員手把手教我們怎么種,我就想著試試?!?老張說,“第一年,我領了 500 根菌棒回家種,按照技術員教的方法,精心照料。到了收獲的時候,看著一朵朵肥美的香菇長出來,心里別提多高興了。一算賬,凈賺了 2000 多元,這可比以前光靠桑葉收入多多了?!?/p>
老張的成功,讓村里其他農戶看到了希望,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桑枝菌種植的隊伍中來。如今,老張的小院里搭起了兩個簡易棚,能種 2000 根菌棒,每年靠著種植桑枝菌,收入能達到上萬元。
在公司的制袋中心,機器轟鳴,工人們熟練地操作著設備,將桑枝粉碎后制成的木屑與其他輔料混合,裝進菌袋。這里的工人大多是附近的村民,他們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以前農閑的時候,只能閑著,現在在這兒上班,一個月能掙 3000 多塊錢,還能照顧家里。” 在制袋中心工作的王大姐笑著說。
為了進一步提升產業競爭力,公司不斷延伸產業鏈。將香菇腿深加工成香菇醬,開發出一系列菌菇休閑食品;把菌糠制作成生物有機肥料,不僅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利用,還改善了土壤質量。同時,公司打造了集研發、生產、觀光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示范園,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參觀體驗。
在示范園的菌菇展示區,擺放著各種各樣用桑枝培育出來的菌菇,有香菇、木耳、猴頭菇等,形態各異,讓人目不暇接。游客們可以在這里了解桑枝菌的種植過程,還能親自采摘新鮮的菌菇?!皫е⒆觼磉@里,既能讓他感受大自然,又能學到知識,還能品嘗到新鮮美味的菌菇,真的很不錯?!?一位前來參觀的游客說道。
如今,四川芝皇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已成為武勝縣蠶桑產業發展的一張亮麗名片。公司全年生產香菇、木耳、猴頭菇等菌種棒 2000 萬袋,帶動 17 個村發展集體經濟,涉及種植大戶 52 戶、農戶 1800 余戶,年產值達 3 億元。曾經被當作累贅的桑枝,如今成了村民們的 “致富金枝”,撐起了鄉村振興的 “致富傘”,讓這片土地煥發出勃勃生機與活力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