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第一門剎可能要跌落神壇!
佛門五毒——貪、嗔、癡、慢、疑,是出家修行人一輩子想要繞過的障礙。
有佛陀言:“持戒是解脫的根本,如同大地是一切生長的依止”。
釋永信從當初安徽小伙,到如今少林方丈,之前破敗莫若無人問津的少林,再現以往的香火鼎盛。
可最近有網傳,釋永信疑似被帶走,每日活躍的賬號已經停更多日,似乎更是有力地佐證了。
接著爆出與嵩山管委會存在著利益分成糾紛,曾經更是多次對簿公堂,這背后究竟發生了什么?
說起釋永信,就不得不給他豎一個大拇指,誰會知曉他會將少林寺帶到如今的高度。
少林方丈釋永信出家之前本名叫劉應城,一個地地道道的安徽小伙,在他16歲那年懷揣著對佛門宗教的向往,拜了當時方丈為師,從此就在少林寺中潛心修行、鉆研佛經。
這一修就是數10年,他成立了少林寺拳法研究會;組建了武術隊出去表演;成立了少林寺紅十字會給周邊居民帶去善舉;甚至創辦了《禪露》雜志弘揚和宣傳少林風范和文化。
1999年成為了少林寺第30代方丈,開啟了屬于他的時代。
為了順應時代潮流的發展,抓住互聯網遍布全球的機遇,他勸說寺廟長老,克服種種困難,推動了少林寺開通網站,開設了淘寶網店,售賣少林文化產品及周邊修禪用品。
隨著嵩山少林寺名氣打開,他也逐漸建立了自己的商業帝國。
根據天眼查發現,釋永信名下關聯多達18家企業涵蓋了文化傳播,旅游、茶葉、演藝等多方面領域,更是投資了16家企業。
他帶領的少林寺更是完成了師傅的囑托,讓昔日門庭冷落的少林,再次香火鼎盛起來,善男信女們更是數不勝數。
釋永信矚目的成功,少林寺“商業化”的不斷發展,也讓外界對這一座千年古剎爭議不斷,本人也不斷被惡意舉報。
如違反佛門戒律,寺院資金去向不明,擁有多輛豪車,盡管經過有關部門和官方查證后都被證明屬于不實信息,可還是輿論不斷。
如今釋永信的去向還未確定,在一眾求證的聲音中夾雜著刺耳的質疑:
“一個出家人不弘揚佛理,反而寺廟做起了生意”
“寺廟收入必須收到大眾捐款,做到來去透明公開”
“除了如來佛祖,誰敢抓他?”
釋永信將少林寺商業化這一步棋,是否要去支持和理解還有待商榷,但一旦涉及商業經濟這一塊,帶來的收益一定要分工明確。
親兄弟還明算賬,如果分賬不均,那也是會打起來的,這不,就關于門票收益分成的問題,少林寺就與嵩山管委會發生多次糾紛,每一次對簿公堂都得不到一個好的結果。
早在2009年,少林寺就與嵩山管委會簽訂協議,管委會有權管理、經營、開放少林寺常住院、塔林、達摩洞,初祖庵等核心景點,門票收益少林寺占三成。
還沒有好好經營幾年就在很多地方發生了分歧,如特殊人群免票機制,半價票分成方案不統一。
緊接著少林寺就指控管委在20 11年到2013年,拖欠分成和違約金共計5,202萬,管委會給了一句“按照自身核算方案,不欠一分錢”就沒有了下文。
索要無果后,少林寺一紙訴訟起訴了管委會,卻得到調和的結果。
拉橫幅抗議,講道理維權,三天兩頭就往管委會跑
得到的只有一句“出家人要那么多錢干什么?”
不管結果如何,少林寺似乎在人們心中變了味,歷史演化到現在,和尚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職業,慢慢的就不再強調自己一顆佛心。
其實當五臺山和尚把信徒捐贈的米丟出佛門時,佛門寺廟在公眾心中的純潔和向善便已分崩離析。
當和尚沾染到世俗因果,或許公眾便有了一絲心生猜忌,“高僧”從來不是指對業務能力處理的有多圓滑有多漂亮的人尊稱,而是指那些佛理通達,心懷慈悲,拯救人們于水火,引導大眾向善的和尚。
如今方丈釋永信去向不明,多方結果都是出于猜測,最終情況說明以官方通報為準。
不過關于少林寺過于商業化,大家認為是好還是壞?歡迎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
[免責聲明]文章的時間、過程、圖片均來自于網絡,文章旨在傳播正能量,均無低俗等不良引導,請觀眾勿對號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擊等方面。觀眾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觀臆斷的惡意評論,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實性存在爭議、事件版權或圖片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作者,我們將予以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