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一期(307)
曾任國軍第三集團軍少將參謀長——曾潛英
曾潛英(1905-1976),原名曾繁通(黃埔軍校入學時使用此名),別字特生,廣東蕉嶺人。本縣新鋪國民學校高級班畢業,縣立初級中學肄業半年。1923 年到廣州,由其三哥曾匪石(早年參加同盟會,后成為國軍少將)介紹,入粵軍總司令部學兵練習所就讀。1924年5月由粵軍總司令部保薦,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第四隊學習(同學錄中無照片)。
畢業后返回粵軍,歷任建國粵軍第一軍第一師(師長李濟深)第二團機關槍連排長、第三團機關槍連連長,隨軍參加了第一次東征和統一廣東南路等地的作戰。
1927年10月,任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即黃埔軍校)高級班軍事科隊附。
1928年,任第四軍司令部少校參謀,后任廣東第八路軍總指揮部特務營營長。1931年春任廣東第一集團軍總司令部(總司令陳濟棠)參謀處上校參謀。同年赴日本陸軍步兵學校學習,因抗議"九一八"事變,包括曾潛英在內的黃埔系留日學生悉數退學回國。
1932年4月入陸軍大學第十期學習,1935年4月陸大畢業后回廣東,任廣州軍事政治學校軍官深造班副主任兼教官。
1936年,因兩廣事變失敗,反蔣的陳濟棠被迫下野,原陳濟棠部第八師改編為第一五七師,營以上軍官全部換成了親蔣派,曾潛英調任第一五七師(師長黃濤)第四六九旅(旅長練惕生)第九三七團上校團長。同年10月,隨軍進駐閩南,曾潛英團駐福建龍巖,主要是為了對付張鼎丞、鄧子恢領導的閩西游擊隊。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同年12月,隨第一五七師返回廣東潮汕駐防。
1938年,任第六十三軍(軍長張瑞貴)第一八六師(師長趙一肩)第五四八旅少將旅長,1939年12月率部參加第一次粵北會戰。戰后,師長趙一肩、旅長曾潛英因戰斗開始后,不知去向,脫離了指揮,受到了處分,趙一肩、曾潛英均被撤職。
1940年任第六十二軍(軍長黃濤)司令部少將參謀長。1941年秋轉投胡宗南(黃埔一期),先后擔任第三十四集團軍總司令部(總司令胡宗南兼)少將高參,軍事委員會西北游擊干部訓練班(教育長胡宗南兼)大隊長、辦公廳主任兼學員總隊少將總隊長。
1942年秋任第三十八集團軍(總司令范漢杰,黃埔一期)總司令部(參謀長甘沛澤)少將副參謀長。1943年12月任第三集團軍(總司令李鐵軍,黃埔一期、后趙壽山)總司令部(參謀長池中寬)少將副參謀長,其間兼任第三集團軍軍官教育團教育長。1945年任新編第七軍(軍長鐘松,黃埔二期)少將參謀長,同年7月該軍裁撤后,接替池中寬,擔任第三集團軍少將參謀長,并兼任中央訓練團西北分團總隊長。
1946年,第三集團軍總部撤銷,曾潛英調任豫北師管區少將副司令,后入中央訓練團任少將團員。
1947年出任以范漢杰為司令官,以整編第二十五師為主力組建的第一兵團(參謀長唐云山,黃埔一期)副參謀長,參與進攻膠東解放區。
1948年隨范漢杰到東北,歷任華北聯勤總部第十二兵站分監、熱河省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官、暫編第五十一師師長。
1949年,任第六十七軍(軍長劉廉一)副軍長兼二八五師師長,駐守長江防線。同年7月任重建后的第十二兵團(司令官胡璉,黃埔四期)第十軍(軍長張世光,黃埔四期)副軍長,率部駐防廣東粵東地區。
1950年1月任海南防衛總司令部第二路(司令李玉堂,黃埔一期)副司令兼參謀長。同年5月隨軍乘船撤退到臺灣。
9月任“國防部”中將高參,1953年調任聯勤總部高參兼第三組組長,1955年任軍眷管理處處長。
1976年12月16日至榮民總醫院住院檢查足疾,21日上午九時忽以心臟病發作去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