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各種詭異的神獸
從《山海經》看古人生命的天地宇宙觀
周雁翔
《山海經》這本書的理論與現象,都是古人先知先覺的感應。當今仍然對現代科學可應用,對宇宙學、地球學的認知有著很大的、不可忽視的啟迪作用。
《山海經》作為中國古代奇書,蘊含著古人對世界的深刻認知,其中諸多理論與現象體現出的先知先覺的感應,在現代科學領域依然煥發著獨特價值,與宇宙學、地球學等學科以及人類的思維與智慧存在著奇妙的呼應。
混沌的宇宙
從宇宙學角度來看,《山海經》中描繪的 “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這一神話傳說雖帶有奇幻色彩,卻暗含古人對宇宙起源的樸素猜想。它將宇宙初始狀態比作雞蛋,混沌未開,這種類比與現代宇宙學中宇宙大爆炸理論提出的宇宙早期處于高溫、高密度的混沌狀態有著某種跨越時空的契合。古人雖無法像現代科學家那樣借助精密儀器觀測宇宙,但憑借對自然現象的敏銳感知和豐富想象,試圖解釋宇宙的誕生,展現出對宏觀世界的不懈探索。
宇宙間存在的星魂“魂氣歸于天,形魄歸于地。”魂氣屬陽,因而要歸天;魄氣屬陰,因而要入地。魂歸天于天上的鬼宿。
在地球學方面,《山海經》記載了大量的山脈、河流、礦產等地理信息。例如書中對山脈走向、河流分布的描述,與現代地質學通過地質勘探和測繪所得到的部分地理特征存在相似之處。古人在沒有先進測繪技術的情況下,通過實地考察和代代相傳的經驗,繪制出了一幅宏大的地理圖景。此外,書中關于地震、火山等地質現象的記載,也為研究古代地球活動提供了重要線索。如某些篇章描述的 “山冢崒崩” 等現象,很可能是對地震引發山體崩塌的記錄,這反映出古人對地球內部運動及其引發自然現象的觀察和認知。
同時,《山海經》中奇異生物的記載,也能從生物進化和生態環境的角度進行探討。一些看似荒誕不經的生物形象,或許是古人對不同生態環境中特殊生物的夸張記錄,或是對生物進化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過渡形態的想象。這也為現代生物學研究生物多樣性的形成和演變提供了獨特的思考視角,體現出古人對生命世界和生態系統的關注與思索 。
《山海經》所承載的古人智慧,猶如一座寶庫,其理論與現象中蘊含的對宇宙、地球等科學領域的認知,為現代科學研究提供了豐富的文化啟示和探索方向。
乙巳年夏至于齊國故都聊齋故里花山
周雁翔近照
周雁翔簡介:周雁翔,筆名:易道、曉舟、翼然,當代作家、詩人、文化創意策劃設計家,曾任圖書館、博物館、蒲松齡紀念館館長、文化學者,研究館員職稱?,F任:華夏雁翔國際文化交流中心與中國絲路文化促進中心主席、中華文化促進會聊齋文化專業委員會會長,中國地市縣公共圖書館館長創始人首屆聯誼會主席,現為顧問,文化部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高級文化藝術顧問,《母愛撐天世界和平文化博覽園》總創意策劃人、和平文化倡導者,榮獲“和平使者”榮譽稱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