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長朋友們!你家孩子最近有沒有在深夜翻來覆去,眼皮都打架了,卻像被粘在床上一樣,死活睡不著?這就是焦慮這只無形的“黑手”,把孩子的睡眠給拿捏住了。咱當家長的,可不能干等著孩子自己睡著,得用點溫柔的辦法,把孩子從這“清醒的牢籠”里救出來!
咱們接著來說說具體咋整。
1. 給孩子安全感,就像織張網
焦慮的孩子聽到“別怕”沒啥用,得讓他們知道“我懂你”。咱可以這么做:
- 睡覺前1個小時,把那刺眼的屏幕都關了,把房間弄成“星空模式”,就是開個暖黃的小夜燈,再放點輕柔的白噪音,像雨聲或者海浪聲啥的。
- 跟孩子來點身體接觸,比光說話有用多了。給孩子輕輕按摩下后背,或者讓他裹在大毛毯里,就跟回到媽媽肚子里似的。
- 給孩子講故事,別老講道理。比如說:“焦慮小怪獸就喜歡在黑夜里搗亂,不過它最怕你深呼吸三次,吸氣數到4,屏住氣數到7,呼氣數到8,看看這小怪獸會不會嚇跑!”
2. 把“焦慮”變成能看見的玩具
孩子腦子里啊,全是“明天要考試”“同學不喜歡我”這些念頭,就跟被轟炸了似的。咱可以試試這些辦法:
- 讓孩子畫個“焦慮樹”,在紙上畫棵樹,把那些焦慮的念頭寫在樹葉上,然后一起把樹葉剪掉,說“這些煩惱明天再說”。
- 讓孩子閉眼想象自己坐在熱氣球上,焦慮就像地面上的小螞蟻,越飛越高,焦慮就變得越來越小。
- 讓孩子給焦慮寫封信,比如“親愛的焦慮,我知道你怕我睡不著,你明天再來找我玩行不?”
3. 用身體“騙過”大腦
當大腦被焦慮控制住了,身體信號能悄悄改變局面:
- 試試478呼吸法,吸氣4秒,屏住氣7秒,呼氣8秒,重復5次。這可比數羊科學多了,因為長呼氣能激活副交感神經。
- 讓孩子做做“腳趾瑜伽”,蜷起腳趾數到5,再伸直數到5,重復10次。專注在身體動作上,就能讓大腦不再想那些焦慮的事兒。
- 讓孩子假裝睡覺,就算睜著眼,也得像木偶一樣放松肌肉,從腳趾頭一直到頭皮,一節節地“關機”。
4. 白天就為睡眠“埋下種子”
孩子睡不著,很多時候是白天焦慮鬧的。咱可以這么預防:
- 每天固定10分鐘,讓孩子盡情吐槽那些煩心事,其他時間就跟他說“現在不是想這些的時候”。
- 傍晚的時候,讓孩子跳繩、騎車或者跳舞20分鐘,把過剩的腎上腺素都隨著汗水排出去。
- 睡覺前,讓孩子寫下3件今天做對的事兒,哪怕只是“幫媽媽拿過拖鞋”也行,這樣能讓孩子更有掌控感。
5. 家長要當“情緒翻譯官”
孩子的焦慮有時候藏得可深了:
- 孩子說“我睡不著”,其實可能是在說“我害怕明天的演講”。
- 孩子說“我想喝牛奶”,可能是想讓你陪陪他。
- 孩子說“你走開”,可能是想讓你安靜地坐在旁邊。
記住哈,咱家長的任務不是直接解決問題,而是當孩子情緒的“中轉站”,先接納孩子的不安,再陪他慢慢把問題解決。
最后的小秘密來啦!要是孩子實在睡不著,別強迫他??梢砸黄鹇犅犂L本、折折紙船,或者聊聊“如果會飛想去哪兒”。有時候啊,別老盯著睡覺這件事兒,說不定困意自己就來了。焦慮會來,但黎明總會來!
主講人:北京知名青少年心理咨詢師郭利方,國家心理咨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具有心理學、社會學、家庭教育等專業背景,接受過我國多位著名的心理學家的教學、指導。自2008年大學攻讀心理學以來,一直全身心地致力于心理學及心理咨詢的學習與深造。不斷地進行自己成長與完善,并定期地接受專業的督導,心理咨詢多年,具有較豐富的咨詢經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