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廣東,雷雨頻密,天氣開啟“高溫+高濕”模式。大熱天的,體內濕氣重的人要是在高濕環境里待著,內外濕氣一勾結,身體就感覺各種不適,比如手指容易長汗皰疹,身上時不時癢一陣抓一陣,這些都是“濕”在作祟。那如何去濕呢?
方法就是:強化脾胃功能
健脾去濕“四神湯”
四神湯是婦孺皆知的健脾祛濕食療方,老少咸宜。“四神”就是芡實、蓮子、山藥、茯苓,使用時常按1:1:1:1配比,恰到好處。中醫大家倪海廈先生在其教學中提到的四神湯,除了這4味,還常常加入薏仁和白果。
四神湯味道甘平,甘味能對付水濕,健脾和胃,讓身體更協調。茯苓能化濕,薏仁清熱利濕,山藥蓮子補虛又鎮水濕,四者一起還能安神,把濕氣趕跑,讓身體恢復健康狀態!
我們人身上多少都有點濕。
為什么會有濕?因為我們所待的環境大多偏冷,辦公室熱了得開空調,有時候在辦公室,工作環境里面很熱,總也要有冷氣吹吹。有些放高科技設備的地方更得開,怕溫度高把機器燒壞,也需要用冷氣,到處都冷颼颼的。醫院手術房也冷得很。
寒氣多了,濕就會很盛。平時運動又少,從早忙到晚,下班回到家,已經錯過運動的時機了,中醫不建議晚上運動(傳統養身功法“長壽功”除外)。那怎么辦,煮煮四神湯,隨時把身上累積的一點點濕排出來,身體就不容易有大病。所以養成這個好的飲食習慣,平常我們就在代謝排濕,這就是中藥的好處。這叫做常態。
還有一種人需要用到四神湯。
平常那個人,胖乎乎的,不管天熱天冷,老是沒完沒了地流汗,這就是中濕的人。《傷寒論》里提到中風、傷寒、溫病,還有濕、熱這些情況。中濕的人,體內濕很盛,里面都是濕,一喝水、一喝湯,或者稍微動一動,就開始不斷地流汗,一天得換好幾回衣服。這種都是中濕的人。
濕很盛的人,他的水沒辦法正常溫化排出,濕在身體里待久了,濕會傷于下,這個濕會變成寒濕。這種情況濕很盛的時候,人就會頭昏眼花、暈眩得厲害,這就成了真武湯證,真武是一個管水的神。所以肌肉瞤動(肌肉跳動)也是真武湯。
真武湯
濕寒+頭暈,一動流很多汗,換很多次衣服:
茯苓3,芍藥3,生姜3,白術炙2,炮附子3
8碗水煮成3碗,日三服。
那這種情況可不可以用四神湯?還是可以,但主力還是真武湯。我們隨時就把身體顧得很好,一點點濕就把它排掉,那你怎么會生大病?
四神湯當一日三餐吃都沒有關系,一年四季都可以吃。現在是夏天,可以加點綠豆,冬天你把綠豆拿掉,換成桂圓。覺得味道太淡的,加一點點海鹽或青鹽,喜歡甜的加蔗糖。喜歡葷的和肉一起燉湯。這個倒無妨。
提醒:本文為醫學科普,供讀者參考學習,中醫看病需辨證論治,如有不適癥狀,請及時前往醫院就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