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孫中山曾預言:中國要是想在亞洲站穩腳跟,甚至成為領頭的,就必須遷都到這3個城市,少則獨立自強,多則稱霸亞洲。
這3座城市分別在哪?它們究竟厲害在哪里?
1912年春天,孫中山站在武昌的蛇山上往下看,跟身邊的副官說:“要我說,把首都放武漢就挺好,這兒通了,全國都活了。”
為啥這么說?看看地圖就明白。那時候沒高鐵,主要靠船和火車。從武漢順著長江往下走,4天能到上海;逆著江往上,10天能到重慶;走京漢鐵路往北,3天就到北京。
這種“九省通衢”的本事,全國找不出第二個。
還有武漢的家底。張之洞在這兒建的漢陽鐵廠,是全亞洲最大的;漢陽兵工廠造的“漢陽造” 步槍,后來打日本人全靠它;漢口的洋行比上海還熱鬧,英國人、法國人都在這兒做生意。
孫中山算了筆賬:把首都放這兒,工廠多、商人多,搞工業、辦企業都方便,用不了幾年就能富起來。
更重要的是安全。武漢四面有山有水,真要打仗,先得攻破九江、岳陽兩道關,等敵人費勁打過來,全國的兵早就調到了。
在孫中山眼里,西安最值錢的不是城墻,是埋在地下的“精氣神”。
那時候國家弱,老百姓也沒底氣。孫中山覺得,要是把首都遷到西安,大家伙兒天天看著漢唐時候的宮殿遺址,想起祖宗當年多厲害,自信心不就回來了?
他跟學者說:“人活著靠一口氣,國家也一樣,西安就是能給我們補氣的地方。”
從實用角度看,西安的位置也妙。孫中山說:“要是首都在西安,調兵去蘭州3天就到,去天山也只要10天,看誰還敢搗亂?”
而且西安不偏不倚,正好在中間。孫中山說:“把首都放西安,往南調糧、往北運東西都方便,就像天平找著了支點,兩邊都平衡。”
伊犁
孫中山說過一句更大膽的話:“真想在亞洲說了算,就得看伊犁。”
這話在當時聽著像天方夜譚。伊犁在新疆最西邊,離內地有幾千里地,那時候連條像樣的公路都沒有,怎么能當首都?
可孫中山指著地圖給大家看:“伊犁往西是中亞,往北是俄羅斯,往南是印度,就像坐在亞洲的十字路口上。沙俄想往南擴張,英國想往北搶地盤,我們把首都放這兒,誰也別想亂來。”
伊犁的寶貝也多。考察隊去了一趟,回來報告說:“這兒的金礦、煤礦堆成山,還有大片草原,種糧食能養活百萬人。”
孫中山算了筆賬:在這兒建工廠、開農場,成本比內地低多了,還能控制中亞的商道,讓中國的貨物往歐洲運,錢就像水一樣流進來。
后來的事兒
現在的武漢,還是中部的交通樞紐,高鐵四通八達;西安成了西北的中心,“一帶一路” 搞得熱火朝天;伊犁是中哈邊境的自貿區,中歐班列從這兒一趟趟往外跑。
孫中山點出的這三個地方,就像三顆埋在土里的種子,如今都長成了大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