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安的荔枝》原著短短九萬字,看完內心澎湃,這講述的不僅僅運荔枝的故事,還有為官之道、職場求生法則。
李善德在極限挑戰下,11天完成了從嶺南到長安的4600里的荔枝運輸,讓貴妃吃到了心念許久的鮮荔枝。
其實差點點,李善德就不能完成任務。
當李善德費盡心思研究出荔枝轉運之法,拿著方案趕回長安,找劉署令和司農寺要經費和人手時,卻處處碰壁。
他們就像踢皮球一樣,將這件事推給你又推給他,擺明了就是不想幫忙。
李善德在嶺南那一套在長安根本不管用,哪怕他一次次搬出圣人,說他是御賜的荔枝使,他們也只是敷衍他。
李善德不解其意,若是荔枝轉運不可能完成,大家不想招惹禍事被連累,不去幫他也能理解。
為什么他試驗成功,并制作出了可行的方案后,為何大家還是不愿意幫他?
正當李善德百思不得其解時,好友韓十四一語道破天機,告訴了他其中緣由,他僅僅用三句話就讓李善德茅塞頓開。
韓洄說:“你把新鮮荔枝運來京城,可知道除了何有光之外,還會得罪多少人?”
“那些衙署與何有光一般心思,你做成了這件事,在圣人眼里,就是他們辦事不得力,你那轉運法是打他們的臉,人家又怎么會配合你呢?”
看李善德頹然的模樣,韓洄繼續說道:“幫你要是在呈上轉運法時附上一份謝表,說明此事有嶺南經略使著力推動,度支同仁大力支持,太府寺、司農寺、尚食局助力良多,你看別人幫不幫你?”
韓洄最后語重心長的告訴他,做官其實就三句話:“和光同塵,雨露均沾,花花轎子眾人抬。”
一個人將轉運荔枝是干不下來的,只有將事情分出去,讓大家都能獲得好處,才會得到助力,否則就是孤立無援。
其實李善德不是想獨攬功勞撈油水,而是他根本不知道職場潛規則,為官十八載還是個九品小吏,可見他真的不善于此道。
韓洄只是個比部小官,但能看清楚形勢,這才會提醒李善德怎么做。
“和光同塵”其實就是低調做事,不要鋒芒畢露,成為團隊里的出頭鳥。
“雨露均沾”就是對外要有互利共生的想法,不要獨吞功勞,要適當的將功勞分出去,讓上司、團隊以及聯系溝通的外部部門一起獲利。
“花花轎子眾人抬”說的便是滿足前者兩個條件后,別人才會幫你,在流程和實際上給與你方便。
經過韓十四的點撥,李善德終于明白要想做成一件事,僅憑自己專業的技術遠遠不夠,還得搞好關系。
他知道隨著轉運之法的落實,新鮮荔枝這個大盤子他吃不下也保不住,與其被魚承恩搶走功勞不如直接給最關鍵的人,這樣還能為自己多爭取些利益。
因此,李善德找上了衛國公右相,貴妃的哥哥楊國忠,將荔枝轉運之法和盤托出。
“下官德薄力微,何敢承此重任,愿獻與衛國公,樂見族親和睦,足慰圣心。”
一句“族親和睦”讓楊國忠頗為意動,他與貴妃的親情,緊緊聯系著圣眷,這是右相最核心的利益,一絲一毫都不能疏忽。
新鮮荔枝如果真可以博貴妃一笑,最好是經過他之手送去。
最終楊國忠給了李善德一個牌子,讓他盡情調遣相關人員。
諷刺的是李善德按照規矩辦事時處處碰壁,可當他拿了一塊不屬于任何部門的牌子時,卻能暢通無阻。
而他當初貸款買下的房子,在知道他獲得右相賞識后,為了以示友好直接將契書還給了他,免去他兩百貫的貸款。
兩百貫對百姓來說是一世積蓄,可對于他們來說不過是做一次人情的成本罷了。
拿到銀牌之后,李善德一夜未睡,他第一次體會到權勢的力量竟是如此巨大。而他也因為這個牌子,成功完成了荔枝轉運任務。
從李善德的身上我們發現,不管是官場還是職場,不僅個人專業能力過硬,還得懂人情世故,如果能做到“和光同塵”,那就成功了一大半!
韓十四的這三句話,哪怕是放到現在,依舊適用,望你我共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