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梗、乳頭肌斷裂導致二尖瓣脫垂,近日,68歲的患者徐先生(化名)因心源性休克,一度生命垂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松江醫院通過多學科團隊的緊密協作與高效救治下,成功將徐先生從死亡線上拉回,并在患者攜帶ecmo(體外膜肺氧合)的情況下,將其順利轉院接受進一步治療。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該院首例成功攜ecmo轉院救治的患者。
徐先生發病當日,因突發嚴重胸悶、氣喘,獨自一人來到交醫附屬松江醫院急診。接診的諸駿歡醫生發現徐先生咳出粉紅色泡沫痰,憑借豐富的臨床經驗判斷這是急性左心衰竭的危險信號。此時患者血壓已低至90/45mmhg(毫米汞柱),血氧飽和度僅85%,生命體征極不穩定,隨時可能猝死。“立即氣管插管,準備呼吸機!”諸醫生快速評估病情,果斷采取措施。在呼吸機支持下,患者被火速轉運至重癥監護室(icu),為后續搶救贏得寶貴先機。
患者抵達icu時病情仍急劇惡化。icu劉燕醫生迅速進行床旁超聲檢查,探查結果令所有人心弦緊繃。超聲顯示患者二尖瓣前葉呈現典型的“連枷樣運動”,意味著維系心臟瓣膜的關鍵結構腱索可能發生了斷裂,如同心臟的“閥門”鉸鏈突然崩斷,導致血液在心臟收縮時大量倒流。這種急性二尖瓣脫垂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48小時內死亡率高達80%,每一秒都彌足珍貴。急診危重病科主任王學敏了解病情后果斷決策:“必須立即啟動ecmo支持,這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關鍵!”
血管介入科醫師與icu團隊迅速響應,高效協作,成功完成ecmo置管。血壓穩步回升,升壓藥物用量逐漸減少,血氧飽和度升至96%。ecmo如同為患者安裝了一個臨時的“體外心臟”和“人工肺”,暫時替代了衰竭的心肺功能,為后續治療贏得了至關重要的時間窗口。
但危機遠未解除,為了明確導致徐先生心功能急劇惡化的根本病因,心內科張雪蓮主任團隊為ecmo支持的患者實施了冠脈造影,結果顯示供應心臟的三支主要冠狀動脈均存在不同程度狹窄。團隊立即對狹窄最嚴重的血管進行了球囊擴張術,有效改善了心肌供血,為穩定患者循環和心臟功能恢復創造了條件。
經過長達5天的ecmo支持,在icu團隊的精心治療與守護下,患者生命體征相對平穩,具備了接受根治性手術治療的條件。為確保患者安全,王學敏與團隊醫生攜帶維持生命的ecmo設備及呼吸機,通過配備完善生命支持系統的120救護車,將徐先生安全轉至進行心臟手術的醫院。轉運途中,醫護團隊時刻監視各種精密儀器和生命管路,確保生命體征穩定。
患者抵達手術醫院后,接受了心外科專家的緊急手術,目前恢復情況良好。
王學敏提醒廣大市民,突發胸悶、伴隨咯粉紅色泡沫痰是急性左心衰竭的嚴重警示信號,務必立即撥打急救電話或前往醫院就診,爭取寶貴的搶救時間。
■記者李天蔚 通訊員 盛阮妹 文受訪單位供圖
■文字編輯 周加姚
■欄目責編 沈莉娜 ■欄目主編 葉偉
上觀號作者:上海松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