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層治理中,業委會主任的角色微小卻至關重要。天目西路街道興聯公寓的韓文俊大姐,用十二年的堅守,在平凡的崗位上鐫刻出非凡的印記。這位扎根社區的“當家人”,以女性特有的細膩、堅韌與智慧,將“安全無小事”的責任扛在肩上,把“群眾服務群眾”的理念落到實處,生動詮釋了社區治理不可或缺的“她力量”。
安全守護
從“飛線充電”到智能車棚
2013年,熱心社區服務的韓大姐被推選為興聯公寓新一屆業委會主任。彼時,小區非機動車數量激增,但充電設施嚴重不足,居民不得不私拉電線“飛線充電”,安全隱患突出。韓大姐敏銳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立即組織業委會成員晝夜巡查,勸阻違規充電行為,并敦促物業加強夜間值守,嚴防火災事故發生。
圖片右二為韓文俊
然而,臨時管控只能治標,無法治本。要徹底解決問題,必須建設規范的充電設施。但小區維修資金緊張,改造計劃一度陷入僵局。面對重重困難,韓大姐沒有退縮,她帶領業委會多方協調,歷時多年爭取支持、籌集資金,終于在2023年建成首批50個智能充電端口,實現了小區充電設施“從零到一”的突破。
新設施的投用帶來了新挑戰:外來車輛擠占、消防通道堵塞。韓大姐立即行動,連續三晚蹲守取證,用手機記錄亂停亂放現象,第一時間向居民區黨總支反映,推動問題解決。
空間革命
“螺螄殼里做道場”
小區一層架空層空間利用一直是個難題。這個停放機動車和非機動車的公共區域,常因空間不足導致消防通道堵塞,居民投訴不斷。居民區黨總支為此召開“1+5+X”多方聯席會議商討對策。
會上,韓大姐擲地有聲地強調:
“安全問題必須放在首位!”
在她的據理力爭下,業委會最終通過了擴建非機動車停放區并增設充電設備的方案。但實施過程遠比想象復雜——如何在“螺螄殼”般的有限空間里科學規劃?
為解決這一難題,韓大姐帶領業委會成員與居委會干部深入調研,挨家挨戶排摸居民非機動車數量,廣泛征集意見。令人感動的是,熱心居民老楊和董先生憑借自身專業背景,主動請纓協助設計了詳實的非機動車停放區域優化圖。最終方案決定:
將開放式車棚升級為智能門禁管理區,并新增1臺充電設備,可同時滿足60輛非機動車充電需求。
施工期間,韓大姐事無巨細,帶領業委會成員監督,連一顆螺絲的松緊都嚴格把關。
初心如磐
群眾服務的星火燎原
“盡管我只是一個普通的群眾,但為群眾服務并不需要任何特殊的身份或頭銜。”這句樸實的話語,正是韓大姐十二年如一日奉獻社區的真實寫照。
她的熱忱如同火種,點燃了業委會成員和更多居民的參與熱情。大家紛紛響應,主動參與到輪流值班的行列中,共同筑起家園的安全防線,守護和諧的社區環境。這種“群眾服務群眾”的精神,不僅拉近了鄰里間的距離,更讓整個社區洋溢著互助的溫暖與強大的凝聚力。
興聯公寓的智能車棚與暢通通道,是業委會主任韓文俊交出的實干答卷。從消除安全頑疾到優化空間利用,她以始終如一的堅守,生動演繹了基層治理中不可或缺的“她力量”和“智”理經。她的故事不僅溫暖了興聯,也為更多社區提供了攻堅克難、巧用民智的寶貴經驗。
記者:陳潔
編輯:葉蘋
資料:天目西路街道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靜安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