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青春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號召,延安大學晨露三下鄉二支隊的青年學子們懷揣著對鄉村教育的熱忱,帶著助力鄉村振興的擔當與責任,奔赴陜西省安康市漢濱區大河鎮,開啟了為期15天的暑期支教活動。本次活動精準聚焦鄉村兒童成長需求與文化傳承,融合安康紅色歷史文化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為當地中小學生帶來了一場滋養心靈、啟迪智慧、厚植鄉情的暑期課堂。
晴空·潤心
支教團隊設計“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課程,通過“認識我的情緒”工作坊、“壓力應對小妙招”團體游戲、“自信表達我能行”情景模擬、“我的幸福泡泡”互動活動等多種形式,用標準普通話講解和引導。這些活動幫助孩子們識別和管理情緒、建立積極人際關系、增強抗挫折能力和自信心,課堂氛圍溫馨活躍,有效緩解了部分學生的心理困惑,為他們的陽光成長注入了“心”動力。
紅脈·鑄魂
隊員深入挖掘安康豐富的革命歷史資源,生動講述以“陜南人民抗日第一軍”為代表的革命英雄事跡,介紹紅軍鎮等紅色地標,組織觀看歷史影像資料。通過普通話朗誦《安康紅》、誦讀紅色經典、講述紅色故事等環節,將紅色火種播撒進少年心田,激發他們的愛國愛鄉情懷。
瑰寶·傳薪
在安康非物質文化遺產課程中,隊員們用普通話講解、演示與互動,讓學生們直觀感受安康火龍舞、山歌聲、二黃腔等非遺文化。我們還配合漢濱區文化宮工作人員開展非遺剪紙和版畫拓印課程,帶領學生動手體驗“以刀為筆、以木為紙、以墨傳情”的獨特魅力,讓非遺文化在互動中煥發新生機,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與認同。
15天浸潤,以愛潤心、以紅鑄魂、以遺傳薪,為鄉村孩子點亮自信與家國情懷,讓紅色基因與非遺火種跨越山河,在中國式現代化的田野上生生不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