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基于公開資料撰寫,僅作為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生物醫藥的璀璨星空中,PD-1抑制劑無疑是最耀眼的那顆星,既照亮了無數腫瘤患者的希望之路,也鑄就了K藥(Keytruda,帕博利珠單抗)的“藥王”之路。2023年,K藥憑借250億美元的銷售額取代修美樂登頂全球銷售“藥王”,默沙東也借此力壓BMS,一舉成為腫瘤領域無可爭議的新霸主。
在默沙東此前公布的Q3財報中,K藥延續18%的高增長,共實現營收216.46億美元,占默沙東總營收的44.6%。對于默沙東而言,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進一步延續K藥的增長趨勢,通過聯用的方式搶奪更多的市場,爭取在2028年專利懸崖到來前,確立固若金湯的競爭護城河。
然而,勢如破竹的K藥卻在今年遭遇康方生物依沃西單抗(PD-1/VEGF雙抗)的當頭棒喝。在今年世界肺癌大會上,康方生物披露依沃西單抗“頭對頭”戰勝K藥的臨床數據,成為全球首個在單藥頭對頭III期臨床研究中證明療效顯著優于K藥的藥物。
盡管如此,但業界不少專家卻依然雙抗的未來趨勢持保留態度,直至默沙東從禮新醫藥引進與依沃西單抗同靶點的LM-299的全球權益,才讓業界意識到,原來PD-1/VEGF雙抗似乎真有機會顛覆PD-1所形成的市場格局。
01
默沙東終于出手
打敗K藥的依沃西單抗,是全球首個進入臨床研究的PD-1/VEGF雙抗,適應癥覆蓋肺癌、消化道癌、乳腺癌、頭頸癌、肝細胞癌、結直腸癌等多種癌癥。
依沃西單抗秉承“單藥雙靶點”特性,使其阻斷腫瘤微環境中PD-1免疫檢查點的同時,還能抑制VEGF介導的血管生成,從而切斷腫瘤的營養供應和轉移途徑且具有更高的親和力。從機制上看,依沃西單抗具備比PD-1單藥更佳療效的潛力。
為了證明依沃西單抗比PD-1療效更佳,康方生物在2022年11月啟動了依沃西單抗單藥對比K藥單藥一線治療PD-L1表達陽性(PD-L1 TPS≥1%)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注冊性III期臨床研究,并以隨訪兩年的PFS結果作為主要終點。也正是這項實驗,驗證了依沃西單抗的價值。
早在今年5月31日,康方生物就發布了一則最新臨床進展:依沃西單抗單藥對比K藥III期臨床達到無進展生存期(PFS)的主要研究終點。并在隨后9月的2024世界肺癌大會上,公布了挑戰K藥III期臨床HARMONi-2數據。
數據顯示,在意向治療人群(ITT)中,依沃西單藥相較于K藥顯著延長了患者無進展生存期(PFS),顯著降低患者疾病進展死亡風險。具體而言,AK112組和K藥組的mPFS(中位無進展生存期)分別為11.14個月和5.82個月;PFS HR(風險比)為0.51(P<0.0001),即相較K藥,AK112組疾病進展死亡風險降低達49%。
圖:HARMONi-2研究數據,來源:康方生物
這意味著依沃西單抗成為全球首個且唯一在III期單藥“頭對頭”臨床研究中打敗了K藥的藥物。
可對于康方生物的數據,默沙東并未給出足夠的重視,其首席醫學官Eliav Barr在2024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會議上公開表示,依沃西單抗可能是另一種治療選擇,這對患者來說是個好消息。但問題是,默沙東也做過很多K藥聯用VEGF抑制劑的肺癌研究,其中很多臨床都取得了PFS陽性的結果,但難以在總生存期(OS)實現。
或許也正是因為默沙東的“嘴硬”,讓很多人對依沃西單抗依然存疑,但隨著默沙東的主動布局,讓依沃西單抗的價值得到了“官方認證”。
11月14日,默沙東宣布與禮新醫藥完成了一筆總金額達33億美元的BD交易。默沙東將以5.88億美元的預付款和27億美元的里程碑付款的價格,獲得開發、制造和商業化禮新醫藥LM-299的全球獨家許可,而LM-299正是一款靶向PD-1/VEGF的雙特異性抗體,目前正在中國進行I期試驗,處于患者招募階段。
5.88億美元的首付款,甚至比康方生物依沃西單抗當年的5億美元還要多,足以躋身中國藥企BD首付款前五,從這足以看出默沙東對于PD-1/VEGF靶點的重視。
圖:中國創新藥BD首付款排名,來源:錦緞研究院
或許PD-1/VEGF靶點尚未全面“頭對頭”戰勝K藥,可從默沙東的實際動作看,它確實選擇用真金白銀來重磅布局這一新興靶點。
02
先行者已經布局
默沙東布局PD-1/VEGF靶點確有里程碑意義,但其卻并非最早布局這一靶點的國際藥企。
早在今年8月,美國公司Instil Bio公司就與宜明昂科達成BD合作,以超20億美元價格引進后者PD-L1/VEGF雙抗IMM251、CTLA-4單抗IMM27M兩條管線的海外權益。雖然總金額驚人,但兩款藥物的首付款卻僅為0.5億美元,因此并未在行業中引起太大的波瀾。
就在默沙東宣布與禮新醫藥合作的前一天,另一家中國創新藥企普米斯宣布與美國BioNTech公司達成股權收購協議。根據協議條款,BioNTech將以8億美元預付款收購普米斯100%已發行股本,此外還將根據約定的條件額外支付最高1.5億美元的里程碑付款。
普米斯成立于2018年,滿打滿算也不過僅有6年時間,但卻以高達9.5億美元的“天價”賣身,其背后的原因就在于PD-L1/VEGF雙抗的價值。在普米斯8個已經進入臨床階段的產品中,今早最快的正是已經進入臨床III期的PD-L1VEGF雙特異性抗體(PM8002)。
圖:普米斯抗體管線,來源:公司官網
對于BioNTech而言,其收購普米斯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希望借助PM8002成功切入腫瘤賽道。BioNTech最為人熟知的還是2020年與輝瑞合作研發的全球首款mRNA 新冠疫苗BNT162b2,憑借新冠疫苗的成功,BioNTech成功躋身MNC行列。但在新冠疫苗之外,BioNTech卻并沒有太多拿得出手的產品,因此它才會不惜花費重金收購普米斯。
在收購普米斯之前,BioNTech就在2023年11月,以5500萬美元的首付款,以及超10億美元的開發、注冊和商業里程碑付款以及分級銷售提成,獲得了普米斯PM8002在全球(大中華區除外)的開發、生產和商業化權利。這次合作也奠定了BioNTech最終收購普米斯的信任基礎。
而讓BioNTech下定決心拿下普米斯的,或許是康方生物AK112與K藥頭對頭成功的III期數據,讓其看到了PD-(L)1/VEGF雙抗所展現出的潛力。本次交易完成后,BioNTech不僅獲得了包括PM8002在內的普米斯全部候選藥物管線,還獲得了其雙特異性抗體藥物開發平臺的全部權利,以及其在南通建設的產業化生產基地。
PD-(L)1/VEGF靶點的價值正在釋放,先行者已經開始布局。
03
雙抗接棒PD-1?
PD-1藥物的出現讓腫瘤治療從化療、放療、靶向治療進入到免疫治療時代。
2015年—2023年,全球PD-(L)1的市場規模從15.5億美元,增長至395.5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51.24%。據QY Research統計及預測,PD-(L)1藥物的市場仍將保持增長,預計2030年將達到641億美元,2024—2030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7.0%。
一眾PD-(L)1產品中,默沙東的K藥和BMS的O藥通過不斷拓展適應癥,長期占據PD-1藥物75%以上的市場份額。尤其是默沙東的K藥,如同PD-1藥物的圖騰,一直引領著行業的發展方向。
不過,從整體來看,PD-(L)1市場確實出現了增長放緩的跡象。尤其是隨著O藥、K藥的核心專利將在2027年及2018年到期,同類藥物數量激增必將導致市場高度同質化,產品價格因競爭下降,市場規模也將受到影響。以臨床試驗數量來看,PD-(L)1抑制劑相關注冊性臨床試驗數量在整個腫瘤領域中的占比從2018年巔峰的40%,逐年下降到2024年的24%左右。
這些數據表明,PD-(L)1的紅利正在慢慢消退。而依沃西單抗“頭對頭”戰勝圖騰K藥,以及默沙東重磅出擊布局PD-1/VEGF雙抗后,市場的關注點迅速匯聚到PD-(L)1VEGF雙抗領域,同時也開啟了一扇通往新競爭舞臺的大門。
對于已經布局PD-1或者想要布局PD-1的企業而言,PD-(L)1/VEGF雙抗可能是他們又一次新的競爭機會。尤其是當前國內PD-1市場競爭已十分激烈,除已有16款PD-(L)1產品獲批上市外,臨床試驗登記數量累計超650條,涉及企業超150家,其中超180條處于III期臨床階段。
相比之下,PD-(L)1/VEGF的競爭則沒有那么激烈。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研的國產PD-(L)1/VEGF雙抗共有17款,4款處于臨床II期,3款處于臨床III期,3款處于臨床I期。進展較快的包括:榮昌生物RC148、天士力圓祥B1962、三生制藥SSGJ-707、宜明昂科IMM2510、禮新醫藥LM-299、明慧醫藥MHB039A、神州細胞SCTB14等。
圖:國產PD-(L)1/VEGF雙抗管線概況,來源:招銀國際
盡管依沃西單抗“頭對頭”戰勝K藥仍有爭議,但默沙東重磅布局PD-1/VEGF雙抗卻是不爭的事實,極有可能引起產業對于PD-(L)1/VEGF靶點關注度的提升。按照目前跨國藥企紛紛到中國“掃貨”的趨勢來看,其他幾款PD-(L)1/VEGF雙抗也有望成為下一個重磅交易的對象。
PD-(L)1/VEGF雙抗全面接棒PD-1?這種趨勢或許已經開始了。
· 靶點格局 ·
| |
· MNC觀察 ·
| |
| | |
| |
· 產業地圖 ·
| | |
| | |
| |
| | |
|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