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鳳凰WEEKLY(ID:phoenixweekly)
這個夏天,實在是太難熬了。
幾乎每個城市的網友都在互聯網叫苦不迭,而大家的吐槽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
熱熱熱熱熱熱熱熱。
上周末才剛剛開始入伏。今天才剛剛進入大暑節氣。但這種狀態已經持續了將近一個月了。
光是北京一城,就已經熱出了新高度。
過去一個月,北京正在熱帶化的猜想充斥全網。一出家門,迎接北京市民的氤氳熱氣夸張到好像清晨生意興旺的早餐店,“北京也有回南天嗎”的詞條,在各大社交平臺的榜單居高不下。
北京痛失“干燥”這個唯一優勢的同時,山東、河南、東北......也全都被高溫突襲,很多北方城市的溫度都直逼吐魯番。
突然來襲的接連高溫,打了全體北方人一個措手不及。
在很多空調普及率不高的城市,因為避暑條件有限,防暑觀念也不夠普及,很多人出現中暑癥狀,也有人因熱射病暈厥,甚至有人因救治不及時而失去生命。
極端高溫,正在成為一個隱秘的殺手。
而它的魔爪,伸向每個人。
極端高溫
全國統一的“夏日噩夢”?
這次,最先被熱浪打得措手不及的,是灰頭土臉走在通勤路上的北京市民。
7月2日,一個平凡的周三。
北京城區突然在當天沒有大規模降雨的情況下,達到了82%的空氣濕度。而同日,廣東沿海城市深圳的濕度只有66%。
37度的高溫,再加上鬼迷日眼的水霧,全北京的朋友們就像被反鎖在桑拿房里,又眼睜睜看著有人往火爐子里狠狠潑水。
云山霧罩的場面,讓20多年的老京漂都如臨大敵。 好像一瞇眼,就能看到有一個拎著粗麻毛巾的搓澡大爺,在煙霧的另一邊緩緩逼近。
〓 圖源:小紅書用戶@帝都有安穩
當天的社交媒體上,北京人們用各種“通感程度極高”的文字,描述著自己的通勤感受。
北京人:謝邀,今早一開門像被牛舔了一口。
北京人:謝邀,已經變成北鯨人了。
北京人:謝邀,已轉用鰓呼吸。
可就在全國人民趕來看笑話的同時,朋友們也發現了,這股熱浪其實早在華北其他地區悄悄蔓延開來。
東北作為中國“弗雷爾卓德”,一直是人們印象中的“極寒之地”。
這個三個月前還大雪紛飛的地區,從6月中旬開始,就有多個氣象觀測站報出了“65度”的地表溫度。
春天開化時急赤白臉收凍貨的東北人估計怎么也想不到,如果那些凍貨能在室外再堅持兩個月,就能直接過渡到干貨形態了。
坐落在大興安嶺北部的根河市,號稱“寧古塔內蒙古分塔”。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曾經多次觀測到中國冬季最低溫度記錄,得到了“中國冷極”之稱。
而今年6月底,根河市的標志性建筑“全國最冷溫度計”上面,赫然顯示著39.5度的高溫,把大老遠趕來避暑的朋友們都看呆了。
本地人紛紛表示,上次在溫度計上看到這么大數字時,前面還有個“-”號。
這場熱浪,讓中國冷極在半年內產生了70多度的溫差。
網友銳評:溫差這么大,大興安嶺人一定很甜吧。
在這場以北方網友為主要受眾的慌亂中,南方網友,看似處在一個“看樂子觀眾席”的位置上。
可北方網友們仔細研究之后,發現他們嘴上樂呵呵的,下半截身子已經在熱水里泡了半個月了。
雨熱同期的川渝地區人民,今年早早在街上泛過舟了。成華大道到二仙橋的路上沒有超載的電動三輪車。
只有蕩起雙槳的諾亞方舟。
剛下完雨立刻又暴曬的溫差陷阱,讓被騙來避暑的北方人民經過一個拐角就哀鴻遍野。
桑拿雞里的雞回鍋之前都得歇一會兒,而川渝人民不用。照這樣一直蒸到秋天,大概是要“噴香撲鼻”了。
杭州的高溫大街上,雨滴剛剛落地就被燒開,蒸發成了霧狀。
〓 圖源小紅書用戶@不要灰心
如果說北方人在這種炎熱和高溫中,還有類似于“南方人第一次看到雪”的新鮮感,支撐著他們調侃自己的處境,那么對已經把這種天氣當作日常的南方人來說,他們會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如何預防和解決“炎熱上面”。因為他們心里清楚:
高溫,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
如果把目光聚焦在今年暑情中,受災最嚴重的地方——山東。你就會發現,這股熱浪的獠牙早已悄悄展露出來了。
山東作為北方沿海大省,同時被華北的烈日和海水蒸騰的水汽兩面夾擊。
暴雨下得最多,也被太陽“蒸”得最嚴重。
在今年7月5日,全國2418個國家級氣象站的最高氣溫排行前十名中,山東有8個城市赫然上榜。
至今為止,山東濰坊的各區縣已經輪番多次包圓全國最熱的十個觀察站記錄。
很多山東本地網友看了榜單,還以為自己沒把坐標系從“本市”切換成“全國”呢。
濟南市區內因為實在太熱,停在路邊的汽車已經發生了自燃現象。
青島今年的溫度到達到了7年來的最高點。
農場中的養殖雞紛紛遭受不住高溫,四仰八叉地癱倒在地,被飼主們喂水搶救。
山東泰安因為地表溫度過高,一輛運載了190多頭肉豬的大卡車上所有豬,都在半路因為中暑昏厥了。
山東消防緊急出動對卡車進行高壓水槍降溫,這才挽救了這些豬的性命以及飼養戶的財產。
是的,在我們瀏覽極端高溫段子的同時,很可能忽略:
它也是一種致命危害。
稍有不慎,就會危及我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千萬別覺得
“高溫災害”與你無關
熱搜榜上的很多新聞都跟高溫有關。
7月2日晚,從上海開往湖南懷化的一輛綠皮火車在浙江金華市發生脫軌事故,導致列車滯留近3小時。
根據鐵路部門的回應,當時車內的氣溫為31℃,乘客悶熱難耐,使用安全錘砸破車窗,以改善車廂內的通風條件。
關于砸窗的爭議還沒停歇,疑似高溫致命的壞消息就再次傳來。
7月6日一早,某高校的學生宿舍平房區里,就出現了一位宿管大爺疑似因中暑昏迷的事件。
雖然被發現后及時送醫,但大爺最后還是因為搶救無效去世。
不止一人懷疑,大爺的去世是中暑導致。
推測的依據是:當天該地的最高氣溫是32℃,但大爺所在的值班室面積只有大約6平方米,通風不良,且沒有安裝空調等降溫設備。
網傳學生們拍攝的照片顯示,室內最高達43?°C以上。
在這種情況下,人極易中暑,救治不及時還可能變為熱射病。
宿管大爺的死因或許尚待考證,但越是極端高溫的情況,越需要我們對熱射病有一定了解。
熱射病,其實就是重癥中暑,患病后人的核心溫度會升高到40℃以上,身體無法通過排汗等方式散熱,可能在短時間內引發腦水腫、肝腎衰竭、呼吸衰竭,甚至心跳驟停,死亡率高達60%以上。熱射病跟一般的中暑不同,有一些特點可以辨別:
一是熱射病患者往往皮膚灼熱,但很少出汗。熱而無汗,是熱射病的典型特征。
第二,跟一般的中暑不同,熱射病患者會出現明顯的意識障礙,比如精神錯亂,胡言亂語、抽搐,或者陷入昏迷、對外界失去反應等。
緩解熱射病帶來的痛苦和危害,最好的快速處理方式是立即、迅速地給患者降溫。
首先要盡快打120,尋求專業幫助。
在等待救護車的同時盡快將患者轉移到陰涼通風處,并盡可能快地移除多余衣物。同時,使用任何可用的方法為身體降溫,比如用冷水或冰袋擦拭身體、在皮膚上噴灑冷水、吹風扇等等。
極端高溫的情況下,待在不通風的密閉空間,會極大增加中暑的概率。
根據美國的一項統計,平均每年都有40個兒童熱死在汽車里。在氣溫30℃的情況下,僅需30分鐘,汽車里的溫度就能上升到50℃以上。
應對高溫危害,最好的手段不是救治,而是預防。
而所有預防手段中,最簡單也最容易做到的一條就是:開空調。
雖然沒有應對極端高溫天氣經驗的北方人,家里往往不會安裝空調。
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意見,一旦溫度高于35℃,電扇降溫的功效就很有限了。
在持續高溫甚至極端高溫的天氣里,空調是應對高溫天氣最有效、最安全的方式。 它能快速且持續地降低室內溫度,將體溫保持在安全范圍內,從而顯著降低中暑和熱射病的風險。
2022年,有媒體統計了當年的一部分熱射病死亡案例,發現在有明確年齡報道的案例中 ,70%都是60歲以上的老人。
其中有部分老人因為舍不得開空調,熱到昏迷。
極端高溫下不開空調,即便是年輕人也極容易中暑。
7月6日,有網友發布視頻稱,煙臺南山學院東海校區學生宿舍未安裝空調,有學生被熱暈后由救護車拉走。
由于應對極端高溫的經驗不足,北方的很多場所都沒有安裝空調。
這種情況下,要如何降低高溫天氣對身體造成的傷害呢?
第一就是少出門,盡量避免在高溫時段(通常是上午10點到下午4點)進行戶外活動,一定要出門的話,做好防曬、避暑。
其次是多喝水,即使不渴,也要定時飲水,
持續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再然后是多通風。清早和晚上,室外溫度比較低的時候,打開窗戶和門,形成對流,讓涼爽空氣進入,白天氣溫比較高的時候,拉好窗簾,避免陽光直射。
最后,如果用上所有手段,室內溫度還是壓不下來,那就只有一個辦法了:到有空調的地方去避一避。
當然,躲避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近些年,全世界每年因極端高溫直接致死的人數已經接近50萬。
普及極端高溫的災害性,讓人們意識到“高溫致命不是玩笑”已經迫在眉睫。
更嚴峻的是,我們必須正視一個日益逼近的殘酷現實:
未來,極端高溫的侵襲或將更加頻繁。
根據數據統計,與工業革命之前相比 ,全球地表氣溫已經升高了1.55℃。
2024年是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排名第二的則是2023年。雖然2025年才剛剛開始入伏,但未來五年,高溫紀錄被打破的幾率,超過50%。
這意味著,我們大概率生活在一個有記錄以來最熱的時代,而且還會越來越熱。
人類和極端高溫展開的“熱戰”,還將持續進行。這一次,它跟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畢竟氣溫可以無限上升,生命卻無法重來。
本文轉載自【鳳凰WEEKLY】
點擊關注,閱讀更多文章
Guokr
7月29日晚19點,果殼x計客 聰明玩具專場來啦!
十幾款聰明玩具任你選!新品:超級翻轉棋、密碼機,經典款:超級積木、井字棋、華容道。
這次暑假專場福利拉滿!全場滿2件減20,滿3件減30,滿4件減40!還有滿贈、抽獎發不停!
暑假還沒選到心儀玩具的朋友一定要鎖定這場直播!3-99歲的朋友都能選到你喜歡的!
一定一定要預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