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招聘計劃,本是為了讓招聘工作有條理,可不少 HR 卻陷入了 “計劃趕不上變化” 的困境:要么招的人到崗了,業務卻調整了;要么急著用人時,才發現招聘渠道沒提前準備;更尷尬的是,預算花超了,關鍵崗位還空著。其實,實用的招聘計劃不是 “拍腦袋寫出來的表格”,而是能靈活應對變化的 “作戰地圖”,掌握這幾個要點,就能讓計劃落地更順暢。
一、先搞清楚 “為什么招”,別被 “缺人” 牽著走
最常見的誤區是,業務部門說 “我們缺人”,HR 就立刻啟動招聘。結果招來了才發現,有的崗位是因為有人要離職卻沒提前說,有的是業務臨時加了需求但優先級不高,還有的純粹是 “別人都在招,我們也招一個備著”。這種被動式招聘,只會讓 HR 陷入 “救火” 狀態。
制定計劃前,先問業務部門三個問題:“這個崗位空缺會影響什么具體工作?”“最晚什么時候必須到崗?”“如果暫時招不到,有沒有替代方案?” 比如市場部說要招新媒體運營,HR 可以接著問:“是因為現有團隊忙不過來,還是要新開賬號?如果一個月內招不到,能不能先讓內容崗的同事兼一下?” 把這些捋清楚,就能排出崗位優先級,避免 “眉毛胡子一把抓”。
還要算清楚 “人力成本賬”,比如一個月薪 8000 的崗位,招聘周期拉長到 3 個月,不僅業務受影響,算上招聘平臺費、獵頭費,隱性成本可能比薪資本身還高。提前和業務部門達成共識,哪些崗位 “必須馬上招”,哪些 “可以緩一緩”,計劃才能更務實。
二、把 “需求” 拆成 “標準”,避免 “招完人發現不對”
很多招聘計劃里只寫 “招 3 名銷售、2 名客服”,對 “什么樣的人合適” 沒明確標準。結果 HR 按 “3 年經驗” 招人,業務部門卻覺得 “得懂行業術語才行”,雙方對候選人的判斷不一致,導致 offer 發了又黃,或者入職后頻繁摩擦。
拆解需求時,要區分 “硬條件” 和 “軟要求”。硬條件是 “必須滿足的”,比如會計崗需要從業資格證,法務崗需要通過法考;軟要求是 “有則更好”,比如 “抗壓能力強”“擅長跨部門溝通”。更重要的是,把軟要求轉化成可觀察的行為,比如 “抗壓能力強” 可以具體成 “能接受旺季周末加班”“之前在高壓環境下完成過項目”。
還可以做個 “反面清單”:明確這個崗位 “絕對不能有什么特質”。比如招前臺時,“對人冷漠、不耐煩” 就是反面清單,因為直接影響客戶第一印象;招研發崗時,“拒絕接受新技術” 可能比 “經驗少一點” 更要命。把這些寫進計劃里,篩選候選人時就有了明確標尺。
三、提前鋪好 “渠道網”,別等用人了才找地方招人
不少 HR 制定計劃時,只想著 “要招多少人”,卻沒考慮 “從哪里招”。等到急著用人時,才發現常用的招聘網站簡歷量少,獵頭又報出高價,只能病急亂投醫,在各種群里轉發招聘信息,效果卻很差。
實用的計劃會給不同崗位匹配不同渠道:基礎崗位可以靠內部推薦和免費招聘平臺,核心崗位提前聯系獵頭或行業社群,高管崗位甚至要提前半年在行業活動中 “挖潛”。比如招有 5 年以上經驗的技術骨干,光靠招聘網站很難見效,不如提前和行業論壇的版主打好招呼,或者讓公司技術負責人在朋友圈 “劇透” 招人需求。
還要算好 “時間賬”,不同崗位的招聘周期天差地別:應屆生崗位可能 2 周就能招滿,而高端管理崗平均需要 3-6 個月。把這些周期提前列出來,在計劃里標注 “3 月啟動高管招聘,4 月開始技術崗面試”,就能避免 “臨陣磨槍”。
四、留好 “緩沖帶”,別讓計劃變成 “死命令”
業務發展快的公司,最容易出現 “計劃剛寫完,需求就變了” 的情況。比如突然接了個大項目,需要臨時加人;或者某個崗位的候選人遲遲不到崗,影響了后續招聘節奏。這時候,計劃如果太死板,就會完全失效。
聰明的做法是留 20% 的 “彈性空間”:預算上,多預留一部分應對突發崗位;時間上,每個階段結束后留一周復盤調整;崗位上,標注哪些是 “可替代崗位”,比如招不到 “資深文案” 時,能不能先招 “潛力大的初級文案”,搭配培訓快速上手。
聚目獵頭在幫企業做招聘規劃時,會特別強調 “動態調整”。比如和快速擴張的公司合作時,會建議每個季度重新評估一次需求,根據業務數據調整崗位優先級 —— 畢竟,能解決問題的計劃,才是好計劃。
實用的招聘計劃,核心不是 “寫得多漂亮”,而是 “能不能用”。它應該像導航軟件,既能規劃好路線,也能在遇到堵車時自動調整。HR 在做計劃時,多和業務部門 “掰扯” 細節,多預判幾種可能,就能讓招聘工作從 “被動應付” 變成 “主動布局”。
最后記住,計劃落地的關鍵是 “邊做邊改”。每個月花半天時間看看哪些崗位招得順,哪些卡殼了,原因是什么,慢慢就能摸出適合自己公司的節奏 —— 這比任何模板都管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