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第一醫院胃腸外科疝中心團隊為患者查房中。代雨朦攝
83歲的邱老先生患雙側腹股溝疝50年,疝囊逐漸增至拳頭大小,行走時掉入襠部導致步履維艱,他一直犟著不肯治療。這次在兒子的堅持下,被送到武漢市第一醫院接受了腹腔鏡疝修補手術,日前已康復出院。
疝氣好似衣服口袋有破洞,里面的東西往外鼓漏。邱老先生今年83歲,年輕時患有雙側腹股溝疝,一直未予重視。近50年來,疝囊逐漸增至拳頭大小,行走時襠部鼓包明顯導致邁步走路都成難事,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孩子們多次勸說就醫老人就是不聽。
五一期間,兒子強帶上老人前來就診,接診的任駿醫生檢查后發現,其雙側疝囊歷經數十年發展已墜入陰囊,直立時腸管直接從腹股溝缺損處脫出。
如此巨大的腹股溝疝通常不適合微創手術,因疝囊剝離難度大,易引發出血、漿液腫等并發癥,加之老人患有血小板減少、白細胞減低等基礎疾病,風險更高。但老人的兒子特別堅持微創手術,以期減輕父親的痛苦。
胃腸外科吳彪主任帶領疝外科中心團隊,請麻醉科會診全面評估病情,老人心肺功能尚可,血小板功能及凝血指標正常,沒有全麻微創手術的絕對禁忌。經與家屬充分溝通,團隊制定了周密方案以最大限度保障安全。
腹腔鏡疝修補手術順利完成。盡管疝囊巨大,團隊用1.2小時完成微創操作。術后第一天,老人即可下床活動,第三天康復出院。家屬感激不已,特贈錦旗致謝。
“高齡已不再是微創手術的禁區,疝中心最高齡的手術患者達95歲。”武漢市第一醫院胃腸外科疝外科中心任駿醫生介紹,盡管如此,疝治療還是要趁早。腹股溝疝不可能自愈,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進行手術。疝越小時手術效果越好,不僅復發率更低,術后并發癥也更少。“小洞不補,大洞吃苦”,拖延會導致腸管嵌頓、梗阻甚至壞死等風險,危及生命,盡早手術是保障順利康復的關鍵。(張夢石 譙玲玲 張紅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