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基于公開資料撰寫,僅作為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回顧整個資本市場的表現,醫藥股絕對是“弟中弟”。在這樣一個弱勢賽道中,海思科較少能在過去5-6年里,保持市值持續向上的公司。
作為一家從仿制藥時代走過來的中型藥企,海思科與多數仿制藥企業一樣,也曾遭遇集采而苦苦掙扎,但最近幾年表現卻讓人吃驚。
這背后的原因值得投資者深思,背后的邏輯是什么?
01
環泊酚逆天改命
上市之初,海思科絕大部分產品都是仿制藥,在那個沒有集采的年代,公司發展可謂順風順水。當時,甲磺酸多拉司瓊注射液是海思科的核心產品,市場占比第一。憑借核心產品的持續放量,海思科營收由2015年12.12億元,飆升至2019年的39.37億元。
圖:海思科營收及增速,來源:錦緞研究院
然而,就在海思科最春風得意的時候,“黑天鵝”出現了。甲磺酸多拉司瓊經歷了2020年醫保談判降價90%的打擊,腸外營養系類產品因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等中標國家集采而導致收入大幅下降。總營收于2020年、2021年出現下滑,扣非凈利潤更是分別下滑42.62%和75.91%。
就在生死攸關的十字路口,海思科管理層做出了最整正確的決定,那就是重注環泊酚。可以說,正是環泊酚的成功改變了海思科的發展軌跡。
麻醉藥的品種很多,產品按作用部位可分為全麻和局麻,全麻藥物按注射方式分為靜脈麻醉和吸入麻醉;靜脈麻醉按藥效分為鎮靜、鎮痛和肌松用藥,其中以鎮靜和鎮痛為主,多為已上市20+年的老品種。
圖:環泊酚化學結構式,來源:海思科官網
這其中,丙泊酚就是麻醉鎮靜領域的龍頭產品,由阿斯利康1989年研發,以起效快、恢復迅速等優勢在臨床麻醉手術中被廣泛應用。環泊酚則是一種基于丙泊酚優化、改進的新興麻醉藥。
在分子結構上,環泊酚在丙泊酚的基礎上引入環丙基,增加了立體效應,因此其與GABAA受體的親和力比丙泊酚高出4-5倍,所需用量也相對減少。因為環泊酚在乳劑中擁有相對更低的濃度,所以其注射痛發生率低也要低于丙泊酚。
2020年12月和2021年2月,環泊酚兩個適應癥“消化道內鏡檢查中的鎮靜”和“全身麻醉誘導”先后獲批,并于2021年12月納入醫保。得益于環泊酚對丙泊酚的替代,海思科營收開始止跌回升。
圖:環泊酚里程碑一覽,來源:國金證券
據海思科披露,2022年的時候環泊酚的銷售額就已經突破4億元。而今年上半年,海思科麻醉產品營收5.17億元,同比增長50.94%,占總營收的30.66%,成為其營收組成中的最大品類。按照如此增速,環泊酚很快就能達成年銷售超10億的目標。
自環泊酚開始挑起大梁之后,海思科正式告別對仿制藥的依賴,而是進入“仿創結合”的新時代。
02
麻醉鎮痛產品矩陣
過去三年,海思科管線發生了巨大變化。
截至目前,海思科擁有進入臨床階段的1類創新藥產品16個,其中較受矚目的項目包括鎮痛藥物HSK21542、神經痛藥物苯磺酸克利加巴林、糖尿病治療藥物考格列汀、呼吸系統藥物HSK31858、慢性代謝性藥物HSK31679等,多款腫瘤藥物處于國內Ⅰ期臨床階段。
圖:海思科研發管線,來源:公司財報
得益于環泊酚的強勢表現,海思科隨后以其為核心,加固麻醉鎮痛護城河的構建。
今年5月,海思科1類創新藥苯磺酸克利加巴林(HSK16149)獲批上市,這是一款第三代中樞神經系統鈣離子通道調節劑。在適應癥上,HSK16149成為目前國內首款獲批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理性疼痛(DPNP)適應癥的藥物,帶狀皰疹后神經痛(PHN)也已提交NDA。
HSK21542是海思科自主研發的強效外周kappa阿片受體(κ受體)選擇性激動劑。HSK21542不透過血腦屏障,在發揮外周鎮痛、止癢藥效的同時,能避免中樞阿片類藥物相關副作用。
此外,新開發的另一全球創新機制神經痛治療藥物HSK36357也已于2023年11月獲得“神經病理性疼痛”適應癥的臨床批準,目前處于臨床I期。
圖:國內鎮痛領域1類新藥臨床進展情況,來源:華泰證券
03
PROTAC平臺的價值
麻醉藥固然在醫療體系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但由于產品成熟度較高,因此市場空間并不算大。僅憑它肯定是無法撐起近過高估值。海思科的想象力,在于正在布局的PROTAC平臺。
PROTAC隸屬于蛋白降解劑,是一種既不同于小分子藥物,也不同于生物藥的新興技術平臺。如果說小分子抑制劑利用的是“占位驅動”原理的話,那么蛋白降解劑則利用的是“事件驅動”的新模式。
具體而言,PROTAC是一種雙功能分子,由一個可以與目標蛋白特異性結合的配體和另一個可以招募E3泛素連接酶的配體借助合適的連接子(linker)連接在一起。PROTAC進入細胞后可以誘導目標蛋白和E3連接酶在空間上互相靠近,從而導致目標蛋白被多聚泛素化修飾,隨后被運送至蛋白酶體降解。
目前,全球暫無PROTAC產品獲批,臨床進度最快的是Arvinas公司的ARV-110管線,正處于臨床二期。
海思科是國內在PROTAC技術平臺廣泛布局的公司之一。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數據,海思科申請的PROTAC專利,覆蓋多個靶點,如BTK、EGFR、HPK1、BCL6、BCL2、STAT3等。
圖:海思科已申請多個PROTAC專利,來源:廣發證券
其中,靶向BTK的口服PROTAC小分子抗腫瘤藥物HSK29116,是國內首款、全球第二款進入臨床研究的BTK-PROTAC藥物。
海思科還有諸多其他前沿管線布局,如針對原發性高膽固醇血癥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MASH)的THR-β激動劑HSK31679、針對非囊性纖維化支氣管擴張癥的DPP-1抑制劑HSK31858等。
海思科的故事還在繼續,它的邏輯應對行業更多企業有很好的借鑒。最后還是要特別提示的是,創新藥研發伴隨著巨大不確定性,海思科當前80倍左右市盈率的估值水平,既顯示出它備受投資者期待,但對投資者而言也意味著更大的風險可能。
· 靶點格局 ·
| |
· 產業地圖 ·
| | |
| | |
| |
| | |
|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