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凡人,就像是路邊的野草,一歲一秋,過了三代連孫子都記不住了。
但要是結(jié)交上名人,可以沾千年的光。比如汪倫。
當年汪倫為了結(jié)交李白,連蒙帶騙,把太白先生招呼去之后,太白先生免費吃住游玩,臨走留了一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讓汪倫名留千古。
今天說是是另外一個人——黃州太守徐君猷,他沾的自然是蘇東坡的光。但是蘇東坡沾他一時光,但是他沾了蘇東坡近千年的光。
蘇軾在黃州四年多,經(jīng)歷了三位“君太守”—— 陳君式、徐君猷、楊君素。這三位“君太守”溫暖了蘇軾的黃州歲月,讓蘇軾完成了“蘇東坡”的蛻變。
當蘇軾以有罪之身謫居黃州的時候,“人皆畏避,懼其累已”,當時知黃州的是陳軾陳君式,先安排蘇軾一家在定慧院中暫住,隨后把官驛臨皋亭修葺一新,安置蘇家二十余口,“日造蘇門”,“傾蓋如故”。
陳君式退休,接任黃州知州的是徐君猷。 徐君猷主政黃州期間,沒有對蘇軾另眼相看,蘇軾因俸薪斷絕,“問人乞米”,徐君猷把城東的五十畝舊營地荒坡上撥給他,蘇軾開始躬耕東坡,一家老小二十余口才得以吃飽飯。
沒有徐君猷,就沒有“東坡居士”。
蘇軾貶謫黃州的第二個端午 ,他和徐君猷一起喝酒出游,填下這首詞。
少年游·端午贈黃守徐君猷
宋 蘇軾
銀塘朱檻麹塵波,圓綠卷新荷。蘭條薦浴,菖花釀酒,天氣尚清和。
好將沉醉酬佳節(jié),十分酒、一分歌。獄草煙深,訟庭人悄,無吝宴游過。
這首詞不但寫了端午節(jié)的好天氣,自己的好心情,還夸獎了徐君猷的政績。
后來徐君猷離開黃州赴湖南上任,黃州安國寺僧首繼連和尚懷念徐君猷,特地請?zhí)K東坡為他們經(jīng)常聚會的安國寺竹林間的小亭子取個名字,并題名留念。
蘇東坡將竹間亭取名為“遺愛亭”,而且親自寫了一篇 《遺愛亭記》,追憶與徐君猷頻頻交游安國寺竹間亭的點點滴滴。
之后徐君猷卒于湖南任上,蘇東坡作《祭徐君猷文》和《徐君猷挽詞》,表達對徐君猷的無盡哀思。
可以說,沒有徐君猷,歷史上就沒有蘇東坡。
很多人只會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蘇軾的這首端午詞雖然不是很出名,但是詞背后的故事卻讓人感動千年。
兩耕齋閑話:閑來喝茶,夢里拈花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